太空探索,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領域


發佈日期:2022/12/09
  • 分享至:

太空探索,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領域


 


韓國11月底公布「未來太空經濟」路線圖,期望2045年登陸火星,展現扶植航太產業決心。韓國加入登陸火星行列,讓全球各國太空計畫更加熱絡。 

各國政府投入太空探索的經費比重正逐年增加,未來5至10年太空經濟火力十足。此外,也不可忽略中東國家正在航太領域中,尋找下一個新的煉金產業。

 

韓國拚2045年登陸火星,展現扶植航太產業決心 

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總統尹錫悅在11月28日公布「未來太空經濟」路線圖時說,韓國十年後將登陸月球並開採月球資源,到光復100周年的2045年時,將自主實現火星登陸。他並承諾要留下月球資源與火星家園給後代子孫,五年內將自主研發登月火箭,並於2032年登月。 

為實現上述目標,尹錫悅提出六大政策方向與扶持計畫,分別是月球和火星的探測、躋身太空技術強國、培育航太產業、培養航太人才、維護太空安全及主導國際合作。他還宣布將在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下成立「宇宙航空廳」,該部當天也展開部會成立的準備工作。 

同日,韓華Aerospace、LIGNex1及KT SAT等七十餘家韓國太空開發相關企業,也共同發布「實現太空經濟聯合宣言」,力挺政府打造韓國成為太空強國的政策願景。

 

迄今還沒有載人飛船登陸火星 

至今,成功踏上月球的國家仍只有俄羅斯、美國、中國,而中國玉兔 2 號更是首度降落在月球背面的月球車。 

美國「阿提米絲一號(Artemis I)」火箭11月中剛發射,這艘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將繞月飛行,未來會將此次任務獲得的資訊和數據投入定於2024年進行的載人月球軌道任務,並希望在2030年代晚期將太空人送上火星。 

前蘇聯和美國在1970年代曾試圖探索火星,但因技術要求極高,迄今還沒有載人飛船登陸火星。 

能踏上火星的國家除了 NASA,全球第二個成功於火星放下探測車的國家就是中國,顯見中國太空探索能力日趨完善,且美、中太空研究能量正在縮小差距。

 

各國拚太空,太空衛星經濟成長潛力備受到期待 

各國競相拚太空預算,未來5至10年太空經濟火力十足。第一金太空衛星ETF基金經理人牟宗堯指出,近期國際政治衝突事件頻傳,加上近年疫情襲擊、中美貿易戰、國際供應鏈重組等,都是促使各國積極加碼科技研發預算,包含國防安全意義的太空衛星等先進科技預算,也成為重中之重,在各國不斷投入航太發展的同時,太空衛星經濟成長潛力更是備受到期待。



 221206太空探索,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領域圖片1.png

資料來源:第一金投信整理,2022/10

   


商機與戰略雙重考量,各國太空卡位戰 

隨著國際太空站(主要由美國與俄羅斯維運)將於2030年退役,新一波的霸權競賽已醞釀成形。全球目前已有6個政府航太機構(美國NASA、中國CNSA、俄羅斯ROSCOSMOS、歐洲ESA、印度ISRO、日本JAXA)具備全面發射與太空載具外星著陸能力。

 

美國政府與私人企業皆強力發展太空影響力 

2021年美國政府花在航太領域的經費高達 546 億美元,中國支出則是近 103 億美元。截至 2022 年 1 月 1 日,正於地球軌道繞行的 4,852 顆人造衛星中就有 2,944 顆屬於美國;第二多為在軌 499 顆的中國。 

美國私人太空企業影響力正與日俱增。SpaceX是當前最成功的民間太空企業,2020 年 5 月,SpaceX 成為第一家將 NASA 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送上國際太空站的私人企業,且SpaceX的獵鷹9火箭具有可回收的優勢且成功率高。除了提供衛星發射服務,SpaceX 另一個穩定成長的業務為星鏈衛星計畫,目標發射 40,000 顆低軌通訊衛星至地球軌道,提供全球各地超低延遲的衛星網路服務。 

此外,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終於在11月中旬交付2具量產型BE-4火箭引擎給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ULA),預計安裝在火神火箭(Vulcan rocket )上。它也具有可回收使用的特性,太空商業競賽正在開始。

 

中國朝著下一個太空科技大國前進 

中國正以驚人速度朝著下一個太空科技大國前進。《華盛頓郵報》11月5日報道指出,中國將向近地軌道發射空間站的最後一個艙段並完成對接,實現太空計畫的重大飛躍,「中國試圖通過這項計畫鞏固自己作為太空超級大國的地位」。 

《華盛頓郵報》報導表示,空間站建好後,中國不只可以把同一時間駐留在那裡的航天員人數增加到6人。科學家也可以開展各種實驗,推進未來的太空目標,比如在月球上建設基地或探索火星。 

隨著國際太空站預計於 2030 年退役,中國天宮太空站即將成為地球上空唯一一座營運中的大型設施,屆時中國太空戰略優勢將更加強勢,美國於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備受挑戰。 

11月12日,從火箭按鈕發射到與太空站交會對接,中國天舟5號貨運太空船僅用時2個小時,刷新俄羅斯載人太空船「聯盟」MS-17於2020年10月14日創造的3小時3分鐘的世界紀錄。天舟5號實現「2小時閃送」,不僅意味著運輸時長的大大縮短,使運輸特殊鮮活試驗品成為可能,而且能夠極大增強太空緊急救援能力,標誌著中國太空交會對接技術日趨成熟。

此外,依據報導,中國可能與俄羅斯合作在月球建立國際月球研究站(ILRS)基地,供中國和俄羅斯太空人於月表行走探索,三大階段分別為:偵察(2021~2025年)、建設(2026~2035年)、利用(2036年以後)。

 

歐洲討論增加太空預算25%以上 

在公共財政壓力以及烏克蘭戰爭的背景下,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要求22個國家支持2023-25年的187億歐元預算,高於上一次3年一度的高峰會(2019年)上提出的145億歐元。 

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日前搭載歐洲服務艙的新月球火箭無人駕駛發射後,巴黎會議將審查新的月球後勤登陸器阿爾戈號(Argonaut)的計劃。其他方案還包括將歐洲的全球導航系統擴展到低地球軌道,並啟動新的衛星任務Harmony以擴大氣候研究。歐洲部長們將尋求縮小Ariane 6火箭的資金缺口,並討論微型發射器的未來。

 

俄烏戰爭損害俄羅斯重新進入商業太空市場機會 

俄羅斯是航太工業技術起源地之一,其火箭艦隊一直是全球航太發射服務市場重要支柱之一,2017~2021 年間維持著 14~24% 全球火箭發射量。 

今年爆發俄烏戰爭後,俄羅斯對全球展開看似具威脅性的太空反制裁措施,如切斷火箭發動機出口、禁止西方商業發射搭乘聯盟號火箭、扣押英國 OneWeb 公司 36 顆已準備好發射的低軌衛星等,反而可能助漲他國培植自主發展能力。 

只要戰爭持續下去,從長遠來看都將損害俄羅斯重新進入商業太空市場的機會,導致影響力開始降低,有利美國、歐洲、印度、日本等國家的替代性發射服務提供商浮出檯面。

 

印度軍事與民用太空活動皆活絡 

由印度航太科技新創公司Skyroot Aerospace研發的火箭Vikram-S號,11月19日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成功發射進入太空,開啟印度民間產業探索太空的時代。 

在印度政府2020年對私人企業敞開大門後,Skyroot Aerospace是第一間簽署協議、可使用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 ISRO)進行發射和測試設施的航太新創公司。 

印度自 1960 年代以來,印度軍事與民用太空活動一直由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協調,目前使用的主力運載火箭為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於國際市場上提供商業發射服務。 

印度也成立兩個新航太機構:國防航太署(DSA)與國防太空研究組織(DSRO),期望整合陸軍、海軍和空軍資產並制定戰略。 

自今年 3 月英國 OneWeb 公司被迫暫停使用俄羅斯聯盟號火箭發射衛星至今,10 月 23 日在印度火箭幫助下,36 顆新 OneWeb 衛星再度進入軌道,使該星座全球覆蓋量達 70% 以上。

 

日本聚焦於研究發射器和太空探測器 

日本太空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始於 1970 年代,當東京大學宇宙航空研究所自鹿兒島觀測站發射人造衛星大隅五號時,日本是全球第四個透過本土發射系統將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 

日本擁有範圍廣泛的太空計畫,主要聚焦於研究發射器和太空探測器,但日本並沒有人類發航計畫,要仰賴美國和俄羅斯把太空人帶上太空。除了美國和俄羅斯人之外,上過國際太空站(ISS)的日本人更多。 

日本前首相菅義偉曾於 2021 年經濟成長戰略會議上表示,未來將建設更多太空站(spaceport),帶領日本朝向「亞洲太空中心」之位邁進。日本將協助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打造美國規劃的軌道月球前哨「門戶」(Gateway)的主要居住模組(habitat module),以作為登月之用。此外,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也為國際太空站製造了希望號(Kibo)實驗艙,並藉由重型發射火箭將補給任務送上太空。 

日本的太空工業在透過三菱重工業(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和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等工業巨擘,培育其太空產業。


韓國目標 2035 年成為主要太空強國之一 

今年 6 月 21 日,韓國自主研製的火箭「世界號(Nuri)」首次搭載衛星,成功點火自該國發射場起飛,成為全球第七個以國造火箭將一噸重以上衛星送入軌道的國家(另外六個為俄羅斯、美國、法國、中國、日本、印度)、第十個以自主技術將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 

隨著韓國政府目標 2035 年成為主要太空強國之一,預計投入大量經費發展低軌大型衛星、自主發射月球登陸船、建置韓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世界號火箭發射成功或將幫助韓國在全球航太工業站穩腳跟。

 

阿聯搶占太空商機,尋找新的煉金產業 

此外,也別忽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太空計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擁有中東地區最先進的太空技術,2020年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將其第一輛月球探測車隨著SpaceX的獵鷹九號升空,正式跨足月球探測。 

位在杜拜的拉希德航天中心,在2006年成立,並成立太空人培訓計畫2019年誕生第一位,成功登上國際太空站的阿拉伯籍太空人。阿聯緊接著在2020年展開火星探測計畫,希望號探測器成功升空。除了這些大型探測任務,拉希德航天中心主要還是在針對地球,展開衛星觀測。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今年七月宣布,將透過一項名為Sirb的太空計劃投入超過8億美元,開發合成孔徑雷達(SAR)衛星星群,目的是希望能獲取高解析度影像,並應用於邊境管制、溢油探測和船舶探測與追踪列等實際用途。預計3年內發射第1顆衛星,並在6年內完成衛星星群開發。阿聯這幾年不只積極發展商業以及現代化,在航太上也積極成為中東地區的佼佼者,要在化石燃料轉型之際,尋找到未來能維持長遠發展的煉金產業。

 

中東國家都在航太領域努力發展 

整個中東地區,阿聯並不是唯一一個在太空領域努力向前衝刺的國家。 

巴林在 2014 年時成立國家太空科學局(National Space Science Agency);中東第一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也在當時進入太空的太空人阿勒沙特(Sultan bin 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的坐鎮下,成立沙烏地太空局(Saudi Space Agency)。 

2019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的主導下,共計 11 個阿拉伯國家簽署協議,野心勃勃地朝建立阿拉伯太空總署(Arab Space Agency)的方向邁進,顯示許多中東國家都在航太領域努力發展,阿聯未必可以持續領先各國。

 

太空探索,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領域 

太空探索,成為各國兵家必爭之領域。太空強權國家和新興國家的競爭日漸激烈,是否成為太空探索的推動腳步,也受全球關注。 

 

 (新聞來源: 韓聯社、經濟日報、聯合報、工商時報、科技新報、華盛頓郵報、科技報橘、第一金投信、自由財經)

 

 




 
瀏覽次數:2938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