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華商交流機制的形成,最早緣起於上世紀60年代初,「世界華商經貿會議」的前身「亞洲華商國際貿易會議」。當時,中國大陸尚未改革開放,台灣成為凝聚華商力量,促進華人經濟繁榮的重心。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海內外各地華商的密切合作與互動,不但在七十年代初,造就了在世界上備受讚嘆的台灣經濟奇蹟,也造就了中國台灣、香港與新加坡等亞洲華人社會三小龍的崛起,更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後,成為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增進兩岸交流與合作
1986年5月,第十五屆世界華商經貿會議在美國夏威夷舉行。擔任多屆大會主席團主席,並主導統籌舉辦該屆會議的丁楷恩先生,有感於國際保護主義的抬頭,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已日見成果,海峽兩岸民間關係也日趨緩和,兩岸經貿互補優勢,亦趨顯要,仍訂定大會主題為:「結合華商力量,開創華人新紀元」。當時,兩岸交流尚屬禁忌,於是倡議籍由海外華商的橋樑角色,在香港舉辦各種經貿會議與展覽,促進海峽兩岸的經貿交流,進而帶動兩岸的全面經貿合作。
同年10月,由海外華商所創立的香港台灣貿易協進會(簡稱:港台貿協),在台灣經貿機構的合作下,舉辦的台灣產品展覽會,建立兩岸企業家直接洽談交易的機會。
這一場看似普通的展覽會,不但揭開了台海兩岸原來神秘的面紗,更在兩岸交流史上,寫下嶄新的一頁。同時也獲得蔣經國總統的贊同,更讓他提出兩岸純民間的交流,將不壓制的主張,閃耀出兩岸交流的第一道曙光。一年後,他進一步開放台灣人民可以赴大陸探探親的重大德政。
開放探親後的兩岸交流,趨於頻繁。但兩岸相隔四十年的政治、社會制度的差異,也引開了諸多有待解決問題。因此,港台貿協於1988年7月,召開的港台貿易會議,首度匯聚了兩岸及海外華商,共同集思廣益,共商大計。
一個月後,被媒體稱為「兩岸第一會談」的「海峽兩岸商務仲裁研討會」,在香港舉行。從此,展開兩岸一連串的各類協商,並於1989年底組織兩岸經貿協調會,奠定兩岸官方各自授權成立「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基礎與模式。
相容兩岸.廣納四海──團結祥和的華商世界
隨著海峽兩岸經貿的快速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幾乎已與海外華商及台商企業的發展,融合成為一個經濟共同體。1991 年,首屆「世界華商大會」在新加坡舉行,深獲中國大陸的支持。從此,在華商世界裡,形成了兩個色彩略異的華商盛會。新興的「世界華商大會」,盛況持續壯大,但缺少台灣企業的共襄盛舉。另一個具有逾五十年歷史的「世界華商經貿會議」,曾經是凝聚海外華商力量的重心,但始終未容大陸企業的參與。
為求建立更有助於促進海峽兩岸,與全球華商合作的交流機制與服務平台,歷屆世界華商經貿會議主席團的海外熱心成員,乃於2002 年共同倡議,在原有華商組織的基礎上,延續第十五屆世界華商經貿會議主題:「結合華商力量,開創華人新紀元」的理念,籌組「相容兩岸.廣納四海」華商的常設機構──「世界華商組織聯盟」,並於2003 年設立總部於澳門。從此,為華商世界的團結與祥和,為促進海內外華商更緊密的交流與合作,邁向另一個嶄新的里程。
華商高峰會構建重要橋樑
現在,中國不但已成為華商企業進一步擴大發展的重要基地,而且也促使中國大陸企業快速崛起與壯大。中國大陸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裡,也逐步走向國際、走向世界,使華商世界的版圖更為廣大,更成多元化。
為順應華商世界的多元化發展,加強海內外華商更緊密的交流合作,世界華商組織聯盟自2004年起,每年在澳門舉辦「世界華商高峰會」年會,以及多次在海內外多個城市,會同當地政府共同舉辦「區域經濟合作論壇」,進行各國考察訪問,促成多項國際合作項目。
另外,在推動創新產業合作,增進青年華商之薪火傳承,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出版發行全球的中文《華商世界》雜誌等展現諸多可貴的成果。世界華商組織聯盟,不但已成為海內外各地華商社團領袖的重要交流平台,同時更成為全球華商企業,與各地政府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