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製造」的潛力與挑戰


發佈日期:2022/10/07
  • 分享至:

「印度製造」的潛力與挑戰



蘋果(Apple)正式在印度啟動iPhone 14生產,這是蘋果首度在印度生產最新款的智慧型手機,外界認為這是實現蘋果分散全球供應鏈的大計,也是想要進攻印度市場14億人口的號角。 

日前摩根大通分析師估計,蘋果會在2022年底前將5%的iPhone 14產能轉移至印度,並預計到2025年時,包含iPhone、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在內的旗下各種硬體產品,將有25%會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生產,目前這個數字約為5%。

 

爭奪印度14億人口市場,蘋果加速擴大在地生產 

除了分散供應鏈集中在中國的風險,這也是蘋果進攻印度這個全球人口第二大市場的機會。 

印度有近14億的人口,然而印度卻是一個蘋果沒能打進的國家。2021年時蘋果在當地市占只有3.8%,目前印度市場仍由小米、Vivo、realme等中低價位的中國品牌,以及韓國三星主導。小米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手機廠商,今年第二季在當地擁有23%的市占率居各品牌龍頭。由於不是在當地生產的手機,會被課徵非常高的稅額,因此,蘋果也積極地想在印度生產,以搶攻印度這塊大餅。

 

大力推行「印度製造」,對在當地設廠科技業提高獎勵 

這幾年印度為了吸引製造商設廠,大力推行「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MII)」,規劃對在當地設廠的科技業者提高獎勵金,最高達450億盧比(約5.49億美元)。早在2020年時就傳出主動提供蘋果、三星等廠商補貼計畫,爭取擴大製造業在全國GDP的貢獻比例。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印度聯邦科技部已經將修訂後的計畫提交給電子產業主管進行諮議,內容包含可能為每家在印度製造的企業發出超過5億美元的獎勵金。印度希望提高境內平板和筆電的產量,盼減少進口並使得印度長期成為電子產品出口大國。 

消息人士表示,上述行動是針對蘋果、戴爾、惠普和華碩等,希望它們在當地設廠生產或擴大生產規模。印度政府尤其希望說服蘋果在當地生產iPad。蘋果目前透過鴻海在印度組裝iPhone。

 

提供給每家製造業者的獎勵金可多達5.49億美元 

印度政府計劃為每家製造業者提供多達450億盧比(5.49億美元)的獎勵金。外國企業若要符合獎勵條件,須在五年內向印度投資70億盧比,這些投資額須從2021年3月後的支出起算。獎勵規模將取決於當地零組件採購情況,可能高達相當於成品銷售額的6%左右。 

印度莫迪政府擴大努力透過政策獎勵吸引全球電子業者進駐。目前有跡象顯示相關努力有了成效,包括蘋果已開始在印度透過鴻海生產新手機iPhone 14,啟動的時程比預期早。蘋果尚未將iPad的生產拓展至印度。 

除了獎勵外,印度電腦與平板市場上季成長12%,也可望是吸引蘋果前往當地製造的因素。戴爾和惠普等業者已經在印度小規模生產筆電,而且有過多的產能,因此可能認為在當地投資擴大生產是不具吸引力的。和碩也響應「印度製造」,旗下位在泰米爾納德邦的印度廠2021年完工並小量試產,今年有機會量產iPhone。

 221006「印度製造」的潛力與挑戰圖片1.png


 

近年陸續推出相關政策,創造印度經濟 

元大印度基金研究團隊表示,回顧過往自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任以來,為了健全國內經商環境,吸引外資,陸續實施「廢鈔」、「商品服務稅(GST)」,展現改革決心,「莫迪經濟學」一路走來雖非平順,但印度經濟表現與影響力過去幾年開出長紅,即使經歷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疫情獲得控制後就浴火重生,並在2021年底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美、中、日、德。據彭博資訊,莫迪上任後,外商直接投資(FDI)每年持續增加,2015財年至2022財年,金額從307億美元到588億美元。 

美中貿易戰以來,眼見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印度順勢推出生產連結激勵計畫(PLI)、電子元件及半導體製造業促進計畫(SPECS)、電子製造聚落(EMC)2.0,正在開花結果,已經成功吸引半導體、手機、醫藥、家電、電子零組件、新能源等產業大廠興趣,包含Google、蘋果、富士康、三星、Panasonic等前往進駐或有合資計畫。印度券商Spark統計,預計這些計畫未來五年可吸引4兆以上盧比資金投入。

 

印度經濟成就,晉升全球第 5 大經濟體 

印度的經濟成就,呈現在近期的相關數據。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數據,印度經濟在 2021 年第 4 季超越英國,晉升全球第 5 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並在今年第 1 季又繼續擴大領先幅度。 

另據印度國家銀行(SBI)在9月3 日發布的最新報告,按照目前的經濟增長率,印度將在 2029 年成為世界第 3 大經濟體。報告更預測,印度 GDP 將在 2027 年超過德國,並很有可能於 2029 年超過日本,實現進入「世界前三」的目標。

 

印度對抗衰退有成 

此外,美國洛克菲勒國際機構主席夏瑪(Ruchir Sharma)在倫敦金融時報(FT)撰文點名七個「最不令人意外的抗衰退模範生」國家(Here are seven that stand out in a world tipping towards recession and higher inflation)中指出,印度上榜的原因是該國決策者已推動一些改革,足以吸引投資人,對數位服務和製造業的投資正在開花結果,而龐大的國內市場則使印度與全球經濟衰退隔絕。 

這七個國家是越南、印尼、印度、希臘、葡萄牙、沙烏地阿拉伯國以及日本。夏瑪認為這七國有些共通點,例如經濟成長前景相對強勁,通膨升幅溫和或股市報酬率亮眼。此外,多數上榜的經濟體都頗令人訝異,或多或少顛覆了外界對其偏見。

 

印度劣勢,供應鏈尚未完備 

不過,「印度製造」並非沒有劣勢,首先是供應鏈尚未完備,為數眾多的零組件都要從國外進口,既沒有效率,也導致成本升高。 

另外,印度的種姓制度階級分明,不利廠商當地管理。2020年底,緯創印度廠就曾爆發騷動事件,透露印度與台商的語言與文化隔閡,加上基礎設施的缺乏,都是必須要克服的難題。

 

高增長與高失業率並存 

印度雖然GDP增速在G20國家中名列前茅,但人均GDP僅2200美元左右,在疫情衝擊下,貧富懸殊進一步拉大。 

此外,印度也面臨高失業率的問題。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公佈數據,印度8月失業率達8.28%,是一年來高位。同時,印度處於15歲至24歲年齡段的青年就業率持續下降,從2016-17財年的20.9%降至2021-22財年的10.4%。 

除了失業率問題,受自身經濟結構和國際環境影響,印度貿易逆差處於高位。儘管印度商品貿易逆差從2022年7月300億美元的歷史高點降至2022年8月的287億美元,但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巴克萊銀行稱,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但印度2022-23年經常賬戶赤字占GDP比重的預期仍存在上行風險。

正如,印度國民大會黨領導人沙希·塔魯爾(Shashi Tharoor)認為,印度不應被眼前的「經濟成就」沖昏頭腦。他表示:「之所以對統計結果保持謹慎樂觀,是因為印度仍是一個人口基數極為龐大的國家。我們需要將 GDP 增長所帶來的經濟紅利惠及更多人。」

 

加大對印度投資,已是大趨勢 

印度人口是全球第二多,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智慧手機市場,龐大的內需市場成長潛力無窮,連蘋果iPhone 14新機都已在印度透過鴻海生產,凸顯印度市場深受國際大廠重視,讓「印度製造」成為風潮。 

另外,全球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提高,G2趨勢明顯,加上中國封城清零政策,讓電子供應鏈無法如常運作,在既有龐大市場,又有地緣政治的因素推波助瀾下,印度政府祭出高額獎勵,希望藉此機會崛起,在未來也可以成為電子業的製造大國。 

即便「印度製造」仍面臨不少難題,從目前的國際環境可以看到,很多廠商及多元產業,都在印度加大投資,這已是大趨勢。

 

(資料來源: 彭博資訊、路透社、經濟日報、新頭殼newtalk、新浪香港、數位時代)





 
瀏覽次數:1740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