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離職潮蔓延《華商世界雜誌第53期》


發佈日期:2022/05/05
  • 分享至:

美國大離職潮蔓延

《華商世界雜誌第53期》


前言 

疫情加速全球員工倦怠感大爆發,進一步掀起「大離職潮」,為企業帶來嚴峻挑戰。美國在2021年 11 月主動離職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來到 450 萬人。此外專家也預測,十年後遠距工作說法將不在,因到時候任何地方都能上班將成為常態。面對大離職潮以及遠距上班的常態化,企業勢必做出改變,才能渡過「疫後留才」的考驗。

 

本文 

在疫情期間,美國有許多人選擇搬離原來靠近公司的住處,前往更遠離市中心的郊區生活。隨著疫情趨緩,多數企業已要求員工回到實體辦公室上班,這下卻多出許多在家上班時,不需要承擔的通勤成本和時間等因素,也讓人思考是否持續這份工作還是離職。

 

450 萬人主動離職的「大離職潮」 

2021年初,美國有超過40%的美國員工想要辭職,到了下半年,有許多人將想法化為行動。美國勞動局公布,至 2021年10月為止,大約有3440萬人離職,這個現象被稱為「大離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且至今仍持續蔓延,美國11月主動離職的人數創下歷史新高,來到450萬人。 

商業雜誌《Fast Company》引用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學者安東尼.克洛茲(Anthony Klotz)的話說,就業市場已經迎來「大離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

時事評論雜誌《大西洋》(The Atlantic)也分析,離職者中有70萬名是屬於專業與經營的白領員工,同樣創下史上新高,顯示出光只是談薪水、談休假已經不能再留住員工的心了。不論何種產業,都有40%以上的人說,正在考慮離職。

 

找回個人生活掌控權.在家上班回不去了 

《Fast Company》指出,美國就業市場正面對「大離職潮」背後原因,包括遠距工作(WFH)讓員工明白到原來不一定要在辦公室才可完成工作,若企業強迫員工回辦公室工作,反而令員工有考慮轉換工作環境的計劃。此外,更多人嚮往YOLO思維,也就是You only live once(人只能活一次)。過去一般的人生通則是說努力工作,然後才去享受人生,先努力後享受。但自從疫情下,許多人開始思考若生命只有一次,是不是要這樣辛苦自己?

 

遠距工作也降低商辦空間的需求 

根據紐約商業團體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在2021年11月一項針對188名曼哈頓大企業老闆的調查報告,目前只有28%勞工重返辦公室,2022年1月回辦公室上班的僱員預估約49%,凸顯新冠肺炎疫情已大幅翻轉上班族的工作模式。也降低對紐約商辦空間的需求。Partnership for New York City總裁兼執行長Kathryn Wylde表示,遠距工作型態在後疫情時代留存,且正在成為一種國際現象。「關於維持紐約工作崗位和辦公室一事,將面臨長久性的重新考量」。 

當前紐約市辦公室空置率達18.6%,創下30年來新高。根據紐約州主計長Thomas DiNapoli近期發布的一分報告,紐約商業地產的總價值大跌286億美元或16.6%,可能使紐約市本財政年度減少高達17億美元的房地產稅收。 

房地產稅是紐約市財政收入的最大來源,而商業地產對房地產稅的貢獻最多。因此,紐約辦公室需求疲弱不振,恐將對這座城市的預算經費帶來打擊。

 

亞馬遜、蘋果出招留人才 

據統計,將近40%的白領員工寧願辭職也不要回辦公室上班,像亞馬遜、蘋果這樣的熱門公司,也為了避免有太多員工離職,而調整回辦公室上班的政策。 

全球科技人才大缺,加上疫情後的大離職潮讓員工更有談判籌碼,亞馬遜宣布將美國辦公室員工的最高基本薪資上限從16萬美元提高一倍多,達到35萬美元,以與Google、Facebook、蘋果和微軟等競爭對手搶人。此外還有股票獎勵和獎金,其他國家員工也將見到大幅度調薪,讓員工收入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美國科技人才荒不只燒到亞馬遜,Facebook 在2021去年內部報告也指出無法找到足夠的科技人才,去年在灣區的職缺滿足率只有一半,不及疫情之前。去年美國幾乎所有行業的勞動力市場都變得異常緊張,科技業調查發現,人才短缺和工程師和開發人員的招聘困難是目前公司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蘋果預計自4月4日起讓全美約270家直營門市的全職和兼職人員有薪病假天數增加一倍,員工可請休心理健康假,也能帶家人就醫,全職人員的有薪病假將從6天增至12天。

 

微軟研究:WFH工時變長、扼殺創造力和溝通力 

科技巨頭微軟(Microsoft)在2021年發布的研究指出,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WFH)讓員工「在溝通上變得更孤立」,迫使員工較少參與實體對話,還使得跨部門間的員工更難以共享或獲取新資訊,影響公司的「生產力和創造力」。WFH會降低員工創造力、溝通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增加了員工每周的平均工作時數,這代表許多人可能無形中在家「加班」了,卻渾然不知。

 

大離職潮後,一週工作4天的趨勢 

「4天工作制」不再是幻想,英國牛津與劍橋等名校,今年夏季將與非營利組織、智庫與30家英國公司展開實驗,也計畫在美國、加拿大、愛爾蘭、紐澳等國試行。「每週工作4天的需求確實正在增加。」英國里茲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史賓賽(David Spencer)也贊同,因為從英國非實體銀行Atom Bank、聯合利華(Unilever)紐西蘭分公司,到日本Panasonic(松下),全球多家企業都加入了週休3日的行列。 

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將在今年6月啟動一項大型實驗計畫,員工減時不減薪,每週工時縮短到32小時。由非營利組織4 Day Week Global主導,與智庫Autonomy和牛津、劍橋大學等研究人員合作,迄今已有30家英國公司報名參加,目標是研究員工能否用40小時「打8折」的工時,做到100%的生產力。 

但仍有反對聲浪,因為把同樣工作量壓縮到更短時間內,代表工作強度大幅增加。根據奧克蘭大學商學院講師德蘭奈(Helen Delaney)等人在2018年對一間紐西蘭企業的研究,員工工作4天,卻發現茶餘飯後的閒聊時間變少了!因為必須抓緊時間完成工作,一些人的確享受這種「全力以赴的快感」,但也有員工反映,緊迫感導致壓力爆表,反而損害工作敬業度與幸福感。

 

企業需改變,才能度過留才大考驗 

遠距工作之下,儘管出現許多不便,像是工作與生活的區分變得模糊,視訊會議的時候,寵物或小孩亂入鏡頭的情況經常令人尷尬又好笑。但更多人發現,原來這樣上班也行得通。這些想法都促使大離職潮的蔓延。 

提出「大離職潮」一詞的德州農工大學學者克洛茲(Anthony Klotz)也表示,疫後很多人可能不再像過去那樣透過工作定義自己,會花更多時間考慮創業、副業等。此外,哈佛商學院教授和遠距工作專家 Prithwiraj Choudhury表示,「數位遊牧革命」正在進行, 斷言十年後遠距工作說法不在,因到時候任何地方都能上班將成常態,辦公室只剩「與同事共度美好時光」的功能。 

面對大離職潮以及遠距上班的常態化,企業勢必做出改變,才能度過「疫後留才」的考驗。華

 

(END)

 




 
瀏覽次數:1729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