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


發佈日期:2021/07/09
  • 分享至:

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

《華商世界雜誌第50期》


前言

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後,高度分工的國際供應體系備受衝擊。因為在高度分工的國際供應體系中,每個環節環環相扣,只要鏈上少數成員因黑天鵝事件干擾停產或限產,就可能導致整個供應體系癱瘓。

 

今年,全球供應鏈即遭遇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侵襲。從亞洲疫情再次爆發,牽動各產業的資源與需求;埃及蘇伊士運河塞船事件,讓已瀕臨崩潰的海運貨櫃欲哭無淚;虛擬強盜(駭客)更覬覦基礎建設,動搖全球依賴的網路世界;更遑論氣候變遷依舊襲擊地球各地,讓已極度嚴重的晶片荒,遭受未知的危機。

 

這些擾亂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如同不定時炸彈般,本期封面故事將頗析四個不同領域的黑天鵝,提醒各國及各產業要有能力應變。

【疫情篇】亞洲疫情再現.衝擊全球生產及供應鏈

【地理篇】地理環境掣肘.蘇伊士運河塞船事件

【駭客篇】數位疫情氾濫.無孔不入的駭客入侵

【氣候篇】氣候變遷後果.看天吃飯的危機

 

 

本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供應鏈受到重擊。《財富》雜誌評選的全美國最大1000 家企業中,94%的供應鏈受影響。供應鏈斷鏈造成車用晶片缺貨,2021年福特、福斯和豐田等車廠都因此而有減產計畫;國際航運則面臨缺櫃、塞港問題,世界貨櫃運價指數(World Container Index)指出,40呎標準貨櫃2020年運費平均飆升50%。

 

這些事件顯示出,從疫情促使消費者對科技產品的需求增加,到擁擠的加州港口進口貨物積壓,再到天氣問題導致各地工廠停產,全球供應鏈正受到多重因素擠壓,也凸顯出全球供應鏈的薄弱環節。

 

亞洲產能出狀況,全球供應鏈即面臨斷鏈危機

亞洲各國在全球生產及製造業角色日益吃重,近來亞洲部分國家的疫情再起,將衝擊全球生產及供應鏈。正當歐美部分國家陸續進行解封、重新開放旅遊的同時,印度、尼泊爾、馬來西亞、日本、台灣及越南等亞太地區國家因為疫苗接種速度緩慢,正經歷最嚴峻的新冠疫情。從英國牛津大學「用數據看世界」(Our World in Data)網站6月1日紀錄顯示,目前亞太國家平均每100人約施打了23.8劑疫苗,遠不及北美的61.4劑、歐洲的48.5劑,在全球墊底的是非洲,每100人只接種2.5劑。

 

亞洲主要經濟體及全球主要大國的疫苗接種比例,亞洲地區只有新加坡能和主要大國齊名,每100人中接種將近70劑,在表格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英國的將近100劑、美國的將近90劑,新加坡的疫苗接種率甚至高於加拿大、德國。

 

若觀察圖表中每100人接種劑量未達20劑的最後12名,對比更明顯,全數為亞太經濟體,包括澳洲、南韓、印度、日本等,倒數2名分別為台灣及越南。新冠疫苗接種速度慢是東西方目前狀況迥然不同的主因,而取得疫苗困難,則是許多亞洲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這即是亞洲產能出狀況,全球供應鏈即面臨斷鏈的危機。


 210706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圖片1.jpg


企業搶料像搶衛生紙,馬斯克:缺晶片是大挑戰

顧問業者AlixPartners發布的最新預測數據,預估全球車廠今年減產390萬輛,比4月預估的220萬輛上修,預料占今年的總產量預估值8,460萬輛的4.6%。此外,隨著全球車用晶片吃緊的情況惡化,全球汽車業今年為此付出的成本,預料暴衝至1,100億美元,將比先前預估的610億美

元增近一倍。

 

晶片荒有多嚴重,聽聽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推特發文就知道。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推特發文表示,「特斯拉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尤其是微控制器晶片,這種情況前所未見」。他形容,企業搶訂晶片的激烈程度,猶如民眾在搶購衛生紙。

 

貨櫃兩難:歐美堆積如山,亞洲一櫃難求

自去年冬季以來,全球海運業卻是兩樣情,歐美多國疫情嚴峻,人工不足,港口貨櫃堆積如山;亞洲各大港口運輸繁忙,卻時常受「缺櫃」「少櫃」困擾,貨櫃價格飛漲,一些海運航線上漲近10倍,仍然是「一櫃難求」。

 

德國貨櫃出租交易平台Container xChange指出,當貨櫃被運回亞洲時、許多都是空櫃狀態,因為航運業者為了拉高報酬,寧可把空櫃送回亞洲裝運較具利潤的商品,也不願多花時間等待,把毛利較差的貨物運至亞洲。貨櫃船包租費率仍在屢創新高,市場已失控,業界透露,想要租船的客戶,如今得準備「空白支票」來設法爭奪船隻。

 

企業須思考從(just-in-time)模式,轉向(just-in-case)模式

蘇伊士運河的塞船事件,導致貨櫃航運大癱瘓,凸顯出世界對冗長供應鏈和及時(just-in-time)庫存的依賴。

 

全球最大貨櫃輪業者馬士基(Maersk)執行長Soren Skou表示,蘇伊士運河因船隻擱淺封堵事件,將加速全球供應鏈轉型,企業將從「即時管理」(just-in-time)模式轉向「以防萬一」( just-in-case)模式,大幅提高庫存量,避免供應鏈受擾時產品短缺。

 

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導致企業無法取得特定零組件,讓「及時交貨」供應鏈大亂,也促使企業重新檢討供應系統;Skou表示:「及時交貨模式運作順利時確實有好處,但一旦失效,將造成銷售損失。及時交貨節省的成本,不足以彌補銷售損失的負面影響。」他指出,許多企業正在捨棄依賴單一供應商的做法,「我們的客戶表示,必須有多個供應商,以確保不會因某一個小型次級供應商的問題導致業務停擺」。

 

如同Panjiva研究分析師Chris Rogers表示,現階段,這些成本都還存在於供應鏈中,但「(成本)被轉嫁給消費者,是無法避免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氣候變遷是更應該要擔心的風險

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年5月底發布年度氣候更新報告中指出,在未來5年的每一年中,全球年平均近地表(包含陸地與海洋)溫度都可能比工業化前(1850至1900年的平均值)升高至少攝氏1度,可能的範圍為攝氏0.9至1.8度。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門主管Tobias Adrian表示,氣候變遷才是更應該要擔心的風險,突如其來的的氣候災難,可能會摧毀金融商品,進而引發金融危機。他補充說道,「對於很多國家而言,氣候變遷對金融體系來說是災難性的,即使你認為事情不會那麼嚴重,但這仍然存在相當多的崩潰風險,而風險管理就是確保在最壞的情況下,你也能夠生存下來。」聯準會3月份研究報告也指出:「颶風、洪水、大火或其他嚴重氣候危害可能會迅速改變經濟前景或金融資產,氣候與金融風險可相互放大,但還需要更多研究了解這狀況。」

 

基建、智慧工廠 淪為駭客眼中肥羊

根據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HHS)於2020年下旬調查顯示,僅2020上半年醫療保健網路的安全漏洞數量便成長50%,遠距辦公方面,由AT&T、Cisco、IBM、SAP等大廠創立的數位經濟安全委員會(CSDE)於2021年3月報告亦指出,居家辦公措施使DDoS攻擊(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在2020年達到上千萬次,2020年第四季相較2019年同期甚至成長542%。

 

英國在2020年有超過86%關鍵國家基礎設施(CNI)其OT(營運技術)與工控系統(ICS)受到網路攻擊,且經檢視有三成以上政府組織使用的是10年以上舊版OT系統;2021年5月美國最大成品油管道營運商Colonial Pipeline亦遭駭,癱瘓美東輸油系統,導致美國進入緊急狀態。近幾個月全球大廠諸如Sierra Wireless、宏碁、仁寶、日月光集團等紛紛傳出遭勒索軟體攻擊等IT災情,對其生產線、伺服器運作會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210706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圖片2.jpg


勒贖軟體駭不停,有如911恐攻

 

聯邦調查局(FBI)局長雷伊(Christopher Wray)表示,最近一波駭客以勒贖軟體入侵事件,嚴重程度有如911恐怖攻擊;聯邦司法部也表示,需要將偵辦勒贖軟體犯案的層級,上升到與恐怖攻擊類似;同時,白宮則要求企業界加強網路維安緊急措施,擋下勒贖軟體的攻擊。

 

製造業面臨全球供應鏈混亂的困局

 全球供應鏈的災情似乎永無止境,從汽車、成衣到醫療品,幾乎所有產業全都遭殃;這幾年全球供應鏈先遭受新冠疫情中斷、再遭遇蘇伊士運河塞船、各港口貨船壅塞、駭客入侵以及氣候變遷下的極端氣候影響等等,一連串的事故凸顯供應鏈是如此脆弱,而這也是全球經濟體及各企業經濟要重啟時,面臨的困境。

 

以往國際供應體系的分工格局是由市場機制決定,然而在這些黑天鵝衝擊下,為風險管控與地緣政治因素考量,各國及各企業只能思考布局策略,才能在當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變化著,當缺工、缺原物料、缺產能的狀況愈來愈頻繁時,唯有做足準備,才能應對更多不確定狀況。

正如美國供應鏈管理協會(Association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策略與聯盟執行副總裁肯特(Douglas Kent)在蘇伊士運河解封時所言:「我們或許會歡慶貨輪脫困、蘇伊士運河解封,但,這恐怕還不是故事的結局。」

 

(END)




 
瀏覽次數:786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