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啟動伊斯坦堡運河計畫‧預估6年完工


發佈日期:2021/07/04
  • 分享至:

土耳其啟動伊斯坦堡運河計畫‧預估6年完工

新聞


前言

土耳其啟動規模150億美元的「伊斯坦堡運河」興建計畫,運河將連結黑海至馬爾瑪拉海(Sea of Marmara),當局表示將有助舒緩與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繁忙海運壓力。但反對者有話要說。

 

本文

土耳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除了跨歐亞大陸,也控制著黑海進入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堡上方是黑海,沿著黑海有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喬治亞等等國家,而土耳其掌控著從地中海進入黑海的入口,裡面的船隻透過伊斯坦堡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出地中海。

圖片3.png 


「伊斯坦堡運河」耗資150億美元,估計6年完工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早在2011年就提出建造另外一條銜接黑海與地中海的水道,且在今年6月26日宣布啟動「伊斯坦堡運河(Kanal İstanbul)」開鑿計畫,作為連接歐亞的博斯普鲁斯海峽(Bosporus Strait)及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的替代方案。如此一來土國第一大城伊斯坦堡除了被博斯普魯斯海峽一分為二,也會被伊斯坦堡運河貫穿。

 

伊斯坦堡運河預計從馬爾瑪拉海的庫科切梅切區(Küçükçekmece),經薩斯雷迪爾(Sazlıdere)到杜魯蘇(Durusu)後進入黑海,全長約45公里,最寬段長100多公尺,深度25公尺,將是土耳其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建設,按照設計,它將每天可容納160艘船通過,與目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船量大致相同。估計6年完工,耗資約150億美元。

圖片5.png


圖說:根據計畫,運河將連結馬爾瑪拉海與黑海,原本因博斯普魯斯海峽而分為歐洲岸、亞洲岸的伊斯坦堡,歐洲岸又將被伊斯坦堡運河貫穿一分為二,成為一座有兩道海路通過的城市。

圖/維基共享;UDN轉角國際編製。

 

每年可收取10億美元通行費,提供10萬個就業機會

早在2011年,艾爾多安就首次提出伊斯坦堡運河計畫,連結黑海與土耳其的內海馬爾瑪拉海,與博斯普魯斯海峽平行。他表示,運河一旦開通,可緩解博斯普魯斯海峽塞車問題,並且提振運河周圍建設,帶動海港、橋梁、企業大樓、住宅區等工程,是土耳其發展史嶄新的一頁。

 

他並預測運河完工後每年可向通過的船隻收取約10億美元通行費,以及提供10萬個就業機會。

 

自2005年以來,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行船隻量增72%

除了經濟考量,2005年以來,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行船隻量大增72%,不僅是世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也是中東出口石油的海上必經之路,基於安全考量,開通另一條運河有助於解決塞車導致的碰撞意外,以免釀成漏油事件,衝擊海洋生態。

 

運河將造成嚴重生態破壞,影響水源供給

土耳其伊斯坦堡西邊、黑海和馬摩拉海之間,坐落著森林、農地、沼澤和古代屯墾遺跡等多樣化的地景。從北到南會經過特科斯湖、薩斯雷迪爾溪和水庫以及庫科切梅切潟湖,全是候鳥和當地居民的重要水源。

 

批評人士表示,該運河將對伊斯坦堡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增加地震帶來的危險,影響水源供給,且會讓本已疲弱的土耳其經濟承受更大的債務負擔。

 

艾爾多安說,預期2050年會有7.8萬艘船隻利用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行,然而,官方數據顯示該海峽的航運量從2007年來已逐步下滑,當年有5.6萬艘船隻通過,目前僅剩約4萬艘。專家也質疑伊斯坦堡運河能夠商業收費的可能性,因為根據1936年簽署的蒙特勒公約,商船往來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是幾乎免費且安全的。

 

伊斯坦堡運河計畫的第一部分結構,是興建一條總長840公尺的八線道橋梁,連結北馬摩拉公路和其他近期的基礎建設計畫,包括一座新機場和第三座博斯普魯斯大橋。代表土耳其主要在野黨的伊斯坦堡市長則批評說,6月26日的動土儀式只是和公路相關,非關運河。

 

運河計畫讓早已高度分裂的土耳其引發多更歧見

日經新聞分析,艾爾多安期望靠這套大型建設計畫為經濟帶來新動能、創造就業,並且在2023年總統大選前提高個人政治聲望。不過,運河計畫在早已是高度分裂的土耳其內部引發歧見,而且也造成地緣政治問題,外界推測部分國家可能扮演提供運河興建資金的角色。土耳其交通部長卡拉伊斯梅洛盧上周透露,中國、俄羅斯、荷蘭和比利時公司已表達參與出資的興趣。

 

但土耳其許多主要銀行因應環境問題和投資風險,都拒絕為運河項目融資。另據MetroPoll在3月發表的民調顯示,45.4%反對、38.5%贊成開鑿新運河。

 

運河開通否動搖土耳其在黑海的中立地位

此外,艾爾多安稱新運河不受有85年歷史的「蒙特魯公約」所限制,可能觸及美俄地緣政治,引發動搖黑海地區穩定的憂慮。半島電視台指出,土耳其部分軍官擔心運河開通將導致區域外力量介入,動搖土耳其在黑海的中立地位。

 

各國於1936年簽署的「蒙特魯公約(Montreux Convention Regarding the Regime of the Straits)」,旨在讓黑海非軍事化,賦予土耳其對穿越博斯普魯斯航路的船隻有控制權,其中提到非沿岸國家的軍艦通過海峽要受到一定限制。若戰時土耳其為中立國,各交戰國軍艦不可通過海峽;若土耳其為參戰國,則海峽進出主導權由土耳其決定,並規定外國軍艦在黑海的停留時間不得超過21天。

 

(END)




 
瀏覽次數:1301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