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疫情再現‧衝擊全球生產及供應鏈


發佈日期:2021/07/09
  • 分享至:

亞洲疫情再現‧衝擊全球生產及供應鏈

《華商世界雜誌第50期》

 

前言

本文為封面故事《全球供應鏈的黑天鵝》之【疫情篇】

亞洲各國在全球生產及製造業角色日益吃重,近來亞洲部分國家的疫情再起,將衝擊全球生

產及供應鏈。特別是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去年名列全球經濟體第五位,印度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大國和勞務輸出國,其疫情惡化將對國際多條供應鏈造成絕對的影響。而台灣疫情的暴衝,也將讓晶片需情更加恐慌。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曾稱,若台灣半導體產業「完全停產一年」,估計全球電子業會損失4900億美元。

 

本文

新冠疫情自去年蔓延全球,歷經各國封城、國際旅遊隔離限制,到疫苗的生產與接種,一年後出現曙光。歐美部分國家已準備解封和放寬防疫封鎖,陸續開放跨國旅遊與觀光。然而原本於去年就已經緩和的亞洲國家,卻自今年三月起,從全球關注的印度超級夢魘,到防疫模範生—台灣、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陸續陷入疫情再起的窘境。亞洲疫情再起,讓全球生產及供應鏈又陷入另一個危機。

 

印度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產生衝擊

在最近的十年裡,印度的年均經濟增速達到了7.5%,表現十分搶眼。

 

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還將2021年印度經濟增速預期提高至12.6%。如今,印度要實現這個目標恐非易事。印度國家統計局6月公布2020財政年度(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經濟表現,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結果比前一財年萎縮7.3% ,是印度獨立以來經濟最糟的表現。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去年名列全球經濟體第五位,印度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大國和勞務輸出國,其疫情再度惡化或對國際多條供應鏈造成破壞性影響。

 

印度仿製藥供應量占全球20%

印度是全球最大仿製藥(學名藥)生產國,有「世界藥廠」之稱,擁有3,000多家製藥公司,逾萬間製藥廠,佔世界供應量20%,亦滿足全球疫苗需求的62%。疫情前,印度製藥業每年貿易順差逾110億美元,在全球原料藥(又稱活性藥物成分,方便之後加工成直接使用的藥物)

產業鏈中佔關鍵地位。印度疫情發酵威脅全球藥品供應鏈,尤其原料藥或面臨短缺,供不應求維持價格高位。

 

此外,印度血清研究所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疫苗的供應鏈也是另一個受影響的領域,因為92個開發中國家還等待著它世界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來保護自己的人口。

 

印度生產的疫苗占全球疫苗銷量六成以上,印度血清研究所 (SII)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商,該機構的強大生產能力讓印度成為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主要供應來源。印度所負責生產與供應的AZ疫苗,不僅是當前歐美接種計畫的主力疫苗,印度更是COVAX平台「貧國疫苗分享計畫」的最主力生產者之一。COVAX專為低收入國家提供打折或免費疫苗。現在各國擔心印度會將這些劑量都轉回國內,對世界產生連鎖反應。

 

貨運航班停運,打亂全球藥品供應鏈

美國嚴重依賴印度藥品供應,任何產量減緩都可能導致藥房常用藥出現短缺。由於部分中國貨運航班出現停運的消息,印度製藥商協會負責人Mahesh Doshi指出,中國供應印度製藥商60至70%的原料,也供應輸往全球市場的成品藥原料,如果航班持續暫停,製藥業擔心將對整個供應鏈造成連鎖衝擊,可能導致印度國內基本藥物短缺,並嚴重影響出口。

 

協助製藥業把關質量的美國藥典(USP)已啟動一個盡可能查明生產地的項目,其發言人Anne Bell表示,「藥品供應地圖」已確認了77%學名藥的生產地,有62種學名藥只有在印度生產,其中包括幾種抗菌藥物、抗病毒藥物。而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數據,在美國所

批准的申請中,有31%的原料藥生產地來自印度。

 

農業化學、食用糖、棉花及大米都受影響

印度是全球第四大農藥生產國和第六大農藥出口國,疫情前當地農業化學產值約40億美元。印度產能佔較高的原藥,主要包括代森錳鋅(殺菌劑)、菊酯類(除蟲)等,當中代森錳鋅佔七成產能,而目前其全球市場銷售額約8億美元。印度食用糖產量佔全球約17%,是僅次於巴西的世界第二大白糖生產大國,2020年度白糖產量達2,890萬噸。

 

此外,印度不僅是全球最大產棉國之一,也是世界最大黃麻及第二大絲綢生產國,其紗線產能佔全球22%,紡織行業佔印度出口總收入15%左右。印度作為世界棉花生產大國,2020年度產量佔全球約24%。據美國農業部報告,明年印度棉花種植面積或將下降2%。於目前情況

下,疫情導致印度勞動力短缺,以及棉農種植意願降低,將影響棉花播種,產量料下滑。

 

印度僅次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農業國,全國有58%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農業所貢獻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佔約15%。該國也是主要大米出口國,在全球大米出口中佔比達27.1%。換言之,其對糧食安全問題具影響力。

 

此外,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鞋類主要生產國(年產近30億雙),並且是世界第二大皮革服飾出口國。

 

印度是歐美財經業後勤人才庫

印度是全球最大資訊業務委外承攬國,是歐美許多大銀行及會計公司的後勤辦公室。近幾十年來,這些公司被印度便宜又高素質的勞動力吸引,將大量資訊與營運業務外包到當地。根據印度國家軟體與服務業產業協會數據,該國有近440萬人受僱於資訊與業務流程管理行業。

印度的IT和業務處理外包產業為全球大企業的後勤部門提供服務,全年營收共計超過1,80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約450萬人。該產業占印度貨物和服務出口的比率約五分之一,並且是印度勞工躋身中產階級的路徑。

 

印度疫情危機持續惡化,也對為全球企業提供後勤服務的印度大型外包公司,帶來兩大挑戰:要如何保護數百萬名員工的健康,以及要怎麼確保員工能繼續為西方企業客戶工作。

210706亞洲疫情再現‧衝擊全球生產及供應鏈圖片1.jpg


疫情升高,油國恐慌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被認為是帶動疫情退潮後全球石油需求復甦的主力。但由於印度疫情危機升高,讓主要石油產國及貿易商大為恐慌,對全球石油業造成重大影響。不止印度國內石油消費受到疫情衝擊,英國、加拿大等國也開始禁止往返印度的班機,使全球飛機燃油需求雪上加霜。

 

印度疫情燒,衝擊全球海運業

印度嚴重疫情也波及國際航運業,原因是船員染上疾病,包括中國、新加坡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的港口,已禁止最近曾輪換來自印度船員的船舶入港,這將成為國際海運業遭受的最新衝擊,讓運能原已緊繃的海運產業產生連鎖效應。

 

印度、菲律賓和中國是全球最大船員來源國。根據國際海運總會的數據,全球估計160萬名船員中,約有24萬名來自印度。

 

航運業主管警告,全球疫情續爆,對航運產業的影響,可能更甚於蘇伊士運河塞港效應,雖影響有多大仍須觀察,但全球貨櫃、散裝船運力若續減,已漲翻天的運價恐持續飆漲。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數據顯示,全球約80%貨物使用船運,許多船員來自印度。國際航運商會秘書長派列登指出,全球170萬名船員中,超過20萬人來自印度,許多人更擔任高級船員及需要重要技能的職務。全球最大貨櫃輪業者馬士基用的船員有30%來自印度。

 

去年全球航運業曾因疫情陷入混亂,近20萬船員因港口關閉與飛機停飛被迫滯留海上數月,有些人稱他們的船是「漂浮監獄」。若印度疫情持續,去年局面將再次重演。

 

電子產業供應鏈也遭受影響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手機製造國,也是電子產品消費大國。蘋果、三星、小米等手機品牌都在當地設廠,但印度疫情失控,恐影響手機產能降至60%,若疫情持續加劇,中國手機廠商將面臨供應鏈緊張和城市封鎖所造成的雙重挑戰。後續造成的產業工人混亂和航空貨運的阻塞使得國際消費市場更難獲得來自印度的電子產品。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預測疫情將致使印度手機市場景氣度下滑。由於印度新德里、孟買智慧手機銷量幾乎占整個市場的25%,第二波新冠疫情大爆發及引起的限制措施,將可能使4至6月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10%至15%,預計約為500萬台。

 

最大的挑戰是供應鏈。雖然出貨量整體下降,但印度市場仍掌握在中國產手機品牌手中。IDC報告顯示,2020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排名前五的手機品牌中,有四個來自中國品牌,其中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的市占率27%,排名第一;三星排名第二,占20%,接著為vivo占18%、

realme占13%以及OPPO占11%。

 

亞洲疫情再起,衝擊全球科技供應鏈

亞洲各國在全球生產及製造業角色日益吃重,亞洲部分國家的疫情再起,將衝擊全球供應鏈。

越南的科技製造業是該國的經濟引擎,也是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隨著越南疫情不斷升溫,又發現新型新冠變種病毒。這個發展可能更加干擾作為越南經濟引擎的科技製造業,並導致供應鏈受擾的問題雪上加霜。

 

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疫情急劇惡化。因業者陸續由中國遷往東南亞地區,當地已成為半成品的製造業重鎮。如今受到疫情爆發影響,全球製造業也可能受到波及。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西濱徹指出,新型變種新冠病毒的傳播,已對供應鏈造成負面影響,由於亞

洲復甦較由外部需求帶動,若企業無法出口足夠貨品,將是整個地區經濟的壞兆頭。

 

台灣承擔全球60%半導體,疫情將牽連全球半導體

台灣主力產業是半導體產業,若台灣疫情無法控制,絕對威脅已緊繃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曾稱,若台灣半導體產業「完全停產一年」,估計全球電子業會損失4900億美元,長期下來台灣半導體產業會受到侵蝕。

 

自5月初台灣華航機師確診延續、百位機師遭隔離,造成人力吃緊,恐造成物流供應鏈斷鏈問題。華航是全球第六大航空貨運業者,現在航空貨運運能高度吃緊,卻出現人力缺口。為此華航緊急啟動人力調度作業,減少北美線客運的航班,全力捍衛貨機正常飛航,降低電子業供應鏈斷鏈危機發生。因為全球98%以上的晶片都是透過航空運輸。

 

此外,台灣半導體產業是個極度密集,追求高效率的聚落。如同商業週刊形容,京元電打個噴嚏,就能影響遠在美國的客戶英特爾和輝達等半導體巨頭。手機裡的一顆晶片,從最源頭的IP(智慧財產)供應商、IC設計到晶圓代工、封裝、測試等,須經過層層工序才能裝進手機。而光一個晶圓代工,又能拉出設備商、耗材供應商等眾多供應鏈。以台積電為例,一家公司就有超過700間供應商。過去,這聚落靠緊密連結稱霸世界,如今,此特質卻成為讓病毒快速蔓延的助力。

 

台灣承擔全球60%以上的半導體生產,而半導體在台灣的就業人數雖只占總人口2%,但卻貢獻台灣整體GDP約16%。因此,如何確認科技大廠的防疫措施,是無論政府或企業的神經都需極度緊繃的重要時刻。因為一旦生產停滯,給全球造成的打擊,非同小可。

 

越南、印度疫情復熾,製造鏈可能轉回中國大陸

一名經濟學家指出,亞洲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復熾,可能扭轉製造業由中國大陸出走的趨勢;隨著印度、越南新冠感染病例激增,供應鏈可能會轉回中國大陸。美中貿易戰原本已促使企業把供應鏈移出大陸,轉移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與分銷網路;這個趨勢使越南、印度等國受惠,因為企業轉往這些國家設廠。

 

疫苗短缺是亞洲多數地區現正面臨的課題

亞洲國家去年是抗疫表率,如今疫苗接種率卻落後世界其他地區。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疫苗短缺是亞洲多數地區現正面臨的課題。由於國內未能研發和製造疫苗,許多亞洲國家必須等待歐美供貨。

 

在整個東亞地區, 疫苗的施打率普遍不高, 在《bloomberg》的統計下,全球的疫苗施打率也僅約13%,在大部分疫苗都集中在先進國家的狀態下,要達到全球的群體免疫,依然還有好長的一段時間要走,專家預估,至少還要等個5年。

 

「全球化」,世界之間互相緊密聯繫的事實

這反映出「全球化」世界之間互相緊密聯繫的事實,從去年疫情爆發後能看見,倘若一個國家的感染指數很高,很可能其他國家也無法倖免。即使祭出旅行限制、檢查與隔離,感染還是可能從意想不到的縫隙鑽入一個國家。

 

另外,當某個國家的病例數愈高,出現變種病毒的可能性就愈強烈。而每一次感染,都使病毒有機會發展出突變,使疫苗失效。華

 

(END)

 




 
瀏覽次數:533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