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世界雜誌》第48期 - 大到不能倒--中國加入遏制科技巨擘壟斷行列(一)


發佈日期:2021/01/22
  • 分享至:

大到不能倒--中國加入遏制科技巨擘壟斷行列(一)



前言

 

從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對阿里巴巴集團關聯企業螞蟻金服出手,市場分析就認為,這是官方整治大型互聯網平台企業力度趨嚴的訊號,以避免「大到不能倒」、壟斷、破壞市場穩定、觸及官方底線等風險,也反映全球各地監管機構趕不上創新的步調。

 

內文

 

中國金融科技巨擘螞蟻集團原定在2020年11月5日,於香港及上海兩地IPO (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就在螞蟻集團即將風光上市倒數三天,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被中國四大監管單位(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集體約談」之後,IPO戛然喊卡,震驚全球。

 

螞蟻科技集團若按原計畫在滬港同步掛牌,可望創下三項紀錄:籌資約345億美元,創人類史上最大IPO(首次公開發行)、創造至少19名億萬富翁,大多為阿里巴巴合夥人;馬雲財富可望衝到716億美元,躋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

 

中國市場監管機構邁出遏制科技巨擘壟斷第一步

 

馬雲被約談後,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於同日發表政策文件,包括網絡小額貸款不得用於債券、股票等投資和購房,並強調要加強監理。在這之前,中國人民銀行於10月21日正式發布《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測試規範》、《金融科技創新安全通用規範》、《金融科技創新風險

監控規範》三項金融科技行業標準。

 

接著在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一連串的動作,顯示中國市場監管機構邁出了遏制國內科技巨擘壟斷力量的第一步。

 

螞蟻集團的崛起與壯大

 

馬雲在2008年矢言,「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而螞蟻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數億中國人的消費、儲蓄、投資和借款方式。(螞蟻集團相關背景,請參考《華商世界雜誌》第47期〈全球最大獨角獸螞蟻集團將上市〉一文)

 

如今,阿里巴巴獨立出來的螞蟻金服擁有10億用戶,機構用戶逾8000萬家,數位支付交易(支付寶)2019年規模超過16兆美元,已接近整個歐盟的GDP。其信貸業務「花唄」和「借唄」為數百萬個人發放貸款,貸款業務更是占到螞蟻收入的四成。支付只是基本用法,用戶還可以在平台上借錢、從6000種投資商品中挑選投資標的、購買健康保險。這像是所有大銀行、華爾街券商、幾大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全部塞進一個手機應用程式裡,而且幾乎每個人都在用。

 

憑藉龐大使用者資料以及中國政府對於個資使用的規定相對寬鬆,螞蟻科技可大量蒐集關於使用者的資訊;它的信用風險評估模型有多達3,000個變數,它的自動化系統可在3分鐘之內核准貸款。螞蟻集團可說是目前全球最高度整合的金融科技平台,它的業務包含數位支付(支付寶)、消費者借貸(花唄、借唄)、資產管理(餘額寶)及保險四大領域。




210122大到不能倒--中國加入遏制科技巨擘壟斷行列(一)圖片A.jpg


發展十多年來,螞蟻集團業務已經遍及水電支付、金融借貸、支付寶、芝麻開門、數位監控、社會信用體系,滲透中國社會各層面,掌握數億人口大數據,涉及巨額民間存款以及信用不佳的信貸業務。螞蟻集團的服務改變中國民眾消費付款的方式,且按照募股書中的資料,旗下小額貸款服務花唄及借唄年活躍用戶也高達5億人,總計放款金額達2.1兆人民幣。此外,阿里巴巴現在占中國網上銷售額的四分之三,占中國零售總額的近五分之一。它還在迅速收購各個品類的實體店。

 

監管爭議(一)從事金融服務,就應被金融監管

 

螞蟻集團把自己描繪成一家科技公司,而非金融機構,目的之一是避免受到監管機構的審視。此轉變可從螞蟻集團由其原名「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在2020年7月更名為「螞蟻科技集團」見其端倪。螞蟻集團其支柱業務支付寶2019年處理的交易規模超過15兆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接近整個歐盟的GDP。根據招股書,螞蟻集團的收入(2019年超過人民幣1200億)來源主要有數位支付平台以及數位金融科技平台。金融科技平台在2019年超越支付平台成螞蟻最大收入來源。數位金融科技又可再劃分為微貸科技(占2020年上半年總收入的39%)、理財科技(16%)、保險科技(8%),分別向合作的銀行、提供基金及其他理財商品的金融機構、保險機構,提供技術服務。且在短短一年內,通過螞蟻集團平台獲得貸款的中國用戶就達到5億,截至2020年6月底,螞蟻集團促成的消費貸餘額幾乎佔中國短期消費貸餘額的五分之一。這驚人數字也揭示螞蟻集團為何受到嚴格監管。

 螞蟻集團給金融系統帶來的風險是,其像金融機構一樣運作,但卻沒有像金融機構那樣受到監管。中國銀保監會前官員嵇少峰在財經媒體財新的金融專欄中寫道:「雖然螞蟻力圖去金融化,強調數位科技,但信貸在其主營業務收入中的絕對占比,以及極高的槓桿率,一直受到監管部門及資本市場嚴重關注。」

210122大到不能倒--中國加入遏制科技巨擘壟斷行列(一)圖片B.jpg

監管爭議(二)中國透過數位人民幣,加強對電子支付數據追蹤

 

中國透過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民營主導的技術,現正邁向無現金社會。馬雲旗下螞蟻集團利用支付寶提供從貸款到支付各項服務,原本要在這樁全球最大的IPO案籌資350億美元,一面也展現中國在金融創新方面的新興領導地位。中國政府積極發展數位人民幣(DCEP),然而市佔率高達九成的支付寶及微信支付,讓數億使用者的交易繞過中國的央行,中國期待透過數位人民幣,加強對電子支付數據的追蹤。

 

監管爭議(三)個人資訊安全和資料安全

 

透過支付寶平台,螞蟻集團收集巨量資訊,舉凡用戶在哪工作、住的區域、交友圈,打車

會不會放司機鴿子、網購商品是理財書籍還是麻將骰子。透過10億人交叉金流數據網,支付寶幾乎已經可以預知用戶一生的財富變動。

 

隨著由電商平臺、移動支付和快遞平臺構成的強大網路,金融數據及個人資訊等大數據就是一種大資產。中國消費者也表示擔憂,網上購物、外賣和網約車平台正在使用它們收集的用戶數據來進行歧視性定價。在資訊社會裡,資料已經成為新的壟斷領域。

 

此外,可能落入監管審視的還有騰訊各平台間的用戶數據共享,尤其是考慮到其微信平台擁有12億用戶,已經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絡。

 

中國官方也表示,將彌補數據隱私保護制度漏洞。除了《民法典》明確了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國家層面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政府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數據安全保護條例,構建更加有效的保護機制,防止數據洩漏和濫用。

 

中國以反壟斷之名嚴控平台經濟

 

螞蟻集團的崛起,部分原因在於中國願意讓它進行實驗,然而,當這家金融科技巨頭從支付到消費金融等領域都占據主導地位時,中國監管機構也會進一步上緊發條,最終演變成「暫緩上市」的結果。雖然也有人認為是因為螞蟻集團創始人馬雲2020年10月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的發言所引起。

 

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在發表文章中表示,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了競爭失序、虛假營銷和個人資訊泄露等問題。該機構警告說,中國的科技公司不應該讓消費者成為「算法囚徒」。

 

(未完待續)

 




 
瀏覽次數:735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