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各國華人華僑概況(一)


發佈日期:2024/08/13
  • 分享至:


非洲各國華人華僑概況(一)


在非洲56 多個國家中過半數都有華人華僑的足跡,非洲華人僑社與亞、歐、美、大洋洲相比,人數雖最少,但歷史悠久、成份多樣、層次多元、作用重要。本文摘錄由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陳源淵名譽總會長撰寫的「非洲僑情報告」一文,從中了解華人華僑在非洲目前的發展概況,由於華人華僑分布於多數的非洲國家中,因此將分次刊登。

 

非洲是豐富生態資源與礦產資源的寶地

 

非洲是世界面積第二大的大洲(僅次於亞洲),面積為29,648,481 平方公里,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人口約為1,373,446,000 人(截止到2021 年),目前約佔全球總人口16%。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和第三世界國家重要區域。非洲還是唯一被赤道中分為二,又同時處在東、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到赤道的距離幾乎相等。

 

非洲多樣的氣候是豐富生態資源與礦產資源的寶地,同時也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類化石就是在東非發現的,而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非洲國家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可忽視力量

 

自1415 年隨著歐洲殖民主義國家的入侵,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 世紀末至20 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 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947 年後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徵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

 

非洲國家的獨立為非洲地區的發展和振興創造了條件,同時壯大了發展中國家的力量,給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以沉重打擊。在世界政治舞台,非洲國家上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1963 年5 月25 日非洲統一組織(簡稱「非統組織」)成立。1999 年9 月,非統組織第四屆特別首腦會議通過《蘇爾特宣言》,決定成立「非洲聯盟」。2000 年7 月,第36 屆非統首腦會議通過了《非洲聯盟章程草案》。2001 年7 月,第37 屆非統首腦會議決定正式向非盟過渡。2002 年7 月8 日,非統組織在南非德班召開最後一屆首腦會議。9 日至10 日,非盟舉行第一屆首腦會議,並宣布非盟正式成立,非盟正式取代非統組織。

 

目前,在非洲56 多個國家中過半數都有華人華僑的足跡,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新移民陸續移民抵達的非洲這塊大地,將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新科技、新管理文化帶入所居住的國家,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進祖國與居住國之間的經貿往來發揮了積極作用。非洲華人僑社與亞、歐、美、大洋洲相比,人數雖最少,但歷史悠久、成份多樣、層次多元、作用重要。

 

隨著中非關係的不斷發展,非洲華人華僑在中非多領域交流與合作中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

 

以下列舉非洲幾個國家華人華僑概況:

 

南非,華僑華人社團近三百個

 

位於非洲南端,北面與納米比亞、波札那及辛巴威為鄰。在曾經的鼎盛時期,華人也有將近百萬人口,最初都來自廣東順德、南海、梅縣等地的移民及其後代,以打工傳統生意維生,俗稱「老僑」,七十年代以後,來自台灣的台胞約兩萬人以上;八十年代後,來自香港的同胞也約有五千餘人;九十年代後,來自中國的大陸新華僑華人更多達數十萬以上。其大致分布在約翰內斯堡、開普敦、布隆方丹。

 

在南非的華資公司、企業、銀行、商號已逾上千家。大多是中小企業老板,以經營紡織、電子、電腦、電器等行業為主。他們生活比較富裕。大陸新華僑華人,主要來自上海、福建、廣東、北京、四川、黑龍江、遼寧等省市,多從事商貿活動。

 

南非有華僑華人社團近三百個,主要有:南非杜省中華公會、非洲中國各省商會、非洲台灣各省商會、南非杜省華僑聯衛會所、南非粵港澳總商會、文化中心機構、自由省華人聯合會、西省中華會館,東省中華會館,伊麗莎白港梅僑公會,開普敦中華聯誼基金會,華人警民之友會等。

 

南非現有幾所全日制華文學校及週末式華文補習班。種族隔離時代,華人子弟不能入白人公立學校讀書,華僑便自發辦起自己的學校。約堡華僑國定學校、伊麗莎白港中華學校及比勒陀利亞華僑公學等。新南非誕生後實行教育改革,除比勒陀利亞華僑公學仍為僑辦學校外,其餘兩校已改為公立學校。

 

華文媒體主要集中在約翰內斯堡地區。目前,約堡註冊發行的華文媒體包含有七十年歷史的僑聲報、華人報、華僑新聞報、南非僑網、天天報,非洲華人報等數家早期的平面報紙轉換成目前的網絡媒體。還有一家華文電台,即《僑聲電台》,以國語、粵語和閩南話廣播,以播送當地新聞和華人新聞為主。

 

在南非的華人積極從事公益社會事業,部分國家華人更參與了當地的政治,除了多位早前來自台灣的華人當選了該國的國會議員及市議員外,前幾年也有一位來中國的移民當選了該國執政黨的議員。可以反映出華人在該國落地生根發展。除了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當地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不過2016 年,華人僑社在非洲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境,如治安環境不佳,個別地區、國家甚至存在種族歧視和排外現象;個別華人從事不法行為,僑社內部存在不團結、甚至互相殘害的現象,都嚴重損害了在非華人的整體形象;相對於歐美發達國家的華人,在非華人落地生根的主觀意願也不強。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僑社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加上匯率的不穩定及疫情的影響,不管來自中國、台灣及東南亞國家的大批華人華僑近幾年已陸續打包返回祖國。所以目前在非洲的華人數急遽減少中。

 

模理西斯,華人在該國各個領域均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該國有不少的華僑,半數以上居住在首都路易港。其中,老華僑華人9萬多,以梅縣客家人,南順人為主,還有少數福建、山東、湖北、天津和上海人;近75 幾年,移居此島的新華僑華人約7 萬人,以來自浙江去的打工族為最多;此外,也有不少香港、台灣同胞和東南亞華人來此投資辦廠的經濟移民。該國是多民族國家,獨立後採取多元文化政策,華僑華人在此安居樂業。該國歡迎華僑加入其國籍,9 萬老僑幾乎均加入了該國籍。該國的華僑華人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不論經濟實力如何,送子女留學是終極目標。每年有不少華僑華人子女留學海外。

 

近年,考取政府官費的留學生中,華僑華人子女就佔了一定的比例。在該國的華人移民主要從事家用電器、照相器材、服裝、雜貨、五金等日用百貨行業的零售批發,也有一些從事飲食、旅遊、旅行社、娛樂場等服務性行業。近23 年來,經濟實力較強的華商已經轉向進出口、工業、船務代理、銀行、保險等工商業綜合發展。

 

現該國各個部門都有華人任職。該國獨立後曾有兩名華人任部長之職,另有六名華人任部常秘。華人人口雖少,但在該國經濟、社會、文化各個領域均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該國共有華僑華人社團約533 個,經常有活動約佔社團總數佔了70%。主要社團包括:華人社團聯合會、仁和會館、南順會館、華商經貿聯合會、華聯會、客屬會館、明德中心、新中校友會。

 

其中,南順會館,是該國歷史最悠久的華人宗親社團,主要由順德、南海籍僑胞組成。仁和會館原為客屬華僑團結互助求生存發展的同鄉組織。該國與中國建交後,該會協助接待中國出訪團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得到該國政府的稱讚。

 

另一華人社團聯合會主要成員有:南順會館、華聯會館、新中校友會、毛中友協、《華僑時報》、《鏡報》週刊社、梅州同鄉會等。

 

目前,該國有業餘中文補習班使用中國大陸及台灣教材。新華學校,是該國規模最大的僑校,該國有華文報刊8 家,《華僑商報》和《中國時報》數年後合併改名。該報在宣傳中國方針政策、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模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

 

馬達加斯加,華僑華人與當地人通婚現象普遍

 

目前在此國的華人華僑不到十萬人,主要經營雜貨零售、土特產收購與批發、餐飲業;小型工業(織襪、肥皂、鋁器、木材、搪瓷、汽水、釀酒、麵包);農業(咖啡、胡椒、香蕉、花生、稻米)。不少受過良好教育的華人在政府部門擔任公職,或從事科研、教學、工程、醫療等行業。該國華僑華人與當地人通婚現象普遍。

 

華人中,純中國血統者約2 萬,中馬混血但自認為是華僑華人者約7 萬。此外,據悉,馬國還有83 萬有中國血統的人士,馬政要中不少人有中國血統。純中國血統的華僑華人,多是為當地中產階層。中馬混血現象日益普遍,該國華社日趨當地化。全國有華僑華人社團83 多個,主要社團有京城中華總會和塔馬塔夫華僑總會。全國有幾所全日制、中小學合併及業餘的中文補習班。

 

(未完,待續)

 

(本文撰寫完成於2022年)

 

本文摘錄自《華商世界經濟綜覽-世界華商組織聯盟創立二十周年紀念文獻》第一篇中《非洲僑情報告》之專文。詳細內文, 請至世界華商組織聯盟網站參閱(https://wfceo.org/ebook/mobile/index.html)

 




 
瀏覽次數:861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