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世界雜誌》第49期 - 中國電動車榮景


發佈日期:2021/04/21
  • 分享至:

中國電動車榮景

華商世界雜誌第49期


前言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飛速發展,汽車智慧化的滾滾浪潮下,不論是上汽集團、比亞迪這樣的中國傳統車廠,還是蔚來、小鵬這樣的新入局玩家,甚至是華為、百度等網路企業,都紛紛加入戰局。中國放寬對外國汽車製造商的限制以及補助政策,更是吸引外國車商轉戰中國。

 

本文

全球電動車發展加速,在美國特斯拉的帶領下,相關電動車概念股飆速。中國大陸電動車三雄鹹魚翻身,理想、小鵬上市不到一年,市值從IPO階段的50億美元,站上300億美元以上,蔚來更是突破900億美元,僅次於比亞迪的中國大陸第二大汽車公司。

 

中國大陸巨頭企業也積極布局。例如,通訊設備製造商華為,已經成立汽車業務部門,正在開發傳感器。百度與吉利控股集團將組建智慧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分進軍汽車業。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佔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比美國和日本的加起來還大。透過在中國合資企業,通用和大眾汽車(Volkswagen)在中國的汽車銷量都超過了本土市場。

 

此外,中國的影響力也延伸到電動汽車製造行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按照國際能源署的資訊,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約720萬輛電動車,其中47%位於中國,同時中國也是汽車充電樁最為普及的國家,全球82%快速充電站在中國境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估,包括混合動力車、電動車及燃料電池車在內,統稱「新能源車」的銷量將在2021年成長40%,達到180萬輛。

 

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保持全球電動車銷量的壓倒性優勢,中國電動車的國際市佔率可達57%。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商務和經濟高級顧問兼理事會主席甘思德(Scott Kennedy)認為,電動車業正以極快速度擴張,目前還主要集中於中國國內市場,但中國未來幾年可能會開始專注出口。這意味著中國有可能向世界市場以極低的價格投放大量電動車,這會對全球汽車業產生重大影響。

 

203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於2020年10月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預期提出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整體汽車新車總銷量約20%,目標在2035年中國大陸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純電動汽車將成為市場新車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大多數分析師預計,按照這一目標,未來幾年中國電動車市場將實現強勁增長。此外,《規劃》還提到推動動力電池業的「全價值鏈」發展。鼓勵企業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礦物資源的「保障能力」。

 

中國電動車產業優勢

 

中國是全球最大鈷消費國,消費量 80% 以上用於可充電電池業。全球鈷精煉排名前六企業中,中國企業佔五席。統計顯示,在鈷精煉加工領域,中國企業控制 80%市場占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9年發表的工作文件稱,剛果14個最大鈷礦,有8座為中國公司所

有。

 

中國大陸電動車產業優勢除了有龐大的消費市場支撐外,其關鍵零組件的生產也是未來主導產業走向的重要力量。中國是電動汽車大型電池組的重要生產國,產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直到一年前,中國的有關規定還要求,獲得政府補貼的電動汽車必須使用中國電池供應商,而不是主要來自日本和韓國的競爭對手。這迫使跨國公司向中國的主要生產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簡稱CATL)下了巨額訂單。目前中國車用大型電池組的產量佔全球半數以上,其中以寧德時代為最主要的車用電池生產商,擁有大陸近半數的市佔率,國際上知名的歐系與日系車廠都是他的客戶,技術上已走在全球前端。

 

在電動機方面,因為大陸控制全球7成的稀土金屬產出,以及鋰、鈷等大量由大陸把持的非洲礦場出產的關鍵原料,保證有穩定的原料來源。

 

補貼及政府採購,推動中國電動車市場

 

由於擔心國內的污染問題、渴望在未來的技術領域保持競爭力,中國政府長期以來一直為本國電動汽車行業提供大量補貼。早在十多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就已向計程車公司和地方政府機構提供了每輛車高達8800美元的電動車購買補貼。

 

據中汽協統計,2020年中國純電動車市場銷量規模在百萬輛,預測2021年將呈現高增長發展態勢,增幅將達40%以上。跟歐美汽車市場最大的不同是,中國大陸汽車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及插電式混動車)發展,一直祭出各種政策和補貼支持。

 

據CSIS統計,過去10年,中國政府以不同形式對新能源車業的補貼高達6,760億人民幣。雖然政府補貼2019年減少,中國新能源車的銷售收入中,仍有30.7%來自補貼。

 

中國電動車市場大家搶進

 

全球各家看準電動車商機的業者,無不盯上中國這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

 

特斯拉崛起與中國有著密切關聯,2020年啟用的上海超級工廠讓特斯拉產能有大幅度提昇,並得以維持相對親民的售價。目前中國約占特斯拉整體銷量的20%,不過維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預估,2022年時這個比例將成長至40%。屆時中國可能將超越美國成為特斯拉最大市場。

 

特斯拉在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的亮眼成績,讓中國科技巨頭紛紛加入戰局,深耕自動駕駛的百度宣布造車,與吉利汽車組建合資公司;小米搶快先一步入局,可能和比亞迪合作。加上四大天王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和異軍突起的法拉第未來,中國大陸電動車市場掀起造車潮,人人都想一拚高下。

 

不只是特斯拉想搶下中國這塊大市場,鴻海也與中國電動車新創拜騰合作,計畫提供先進製造技術、營運管理經驗與產業鏈資源,協助其在2022年第一季實現電動車M-Byte量產。

 

放寬對外國汽車製造商限制,吸引外國汽車進入

 

除了新能源汽車政策以及補助政策之外,中國放寬對外國汽車製造商的限制是很大的契機。

 

中國十多年來一直透過監管規定,迫使跨國公司將其電動汽車技術轉讓給它們與中國製造商組建的合資企業,作為進入中國龐大市場的條件。2018年,對電動汽車的此類規定被取消,2022年將取消對其它汽車的此類規定。特斯拉利用這一變化,成為首家在中國擁有全資工廠的外國汽車製造商,並於2020年開始交付其上海工廠生產的汽車。

 

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已在中國研發電動汽車。戴姆勒(Daimler)和豐田(Toyota)都已與中國製造商成立了生產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合資企業。福特汽車(Ford Motor)宣布,將在中國和墨西哥生產新款純電動Mustang Mach-E。

 

寶馬(BMW)計劃在2022年將其在與華晨中國合資企業中的持股比例從目前的50%提高到75%。獲得更多控制權和利潤可能意味著,寶馬也更願意利用中國為其它地區生產汽車。去年,中國大幅削減了電動汽車補貼,但推出了一個積分交易機制,以鼓勵汽車製造商生產更多電動汽車。

 

奧迪公司(Audi AG)一月表示,將與一汽解放集團在中國成立一家新合資企業,共同生產電動汽車。奧迪表示,到2021年底,其將能通過該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12款車型,並預計在2024年開始生產該合資企業的首款新車型。該中心將生產由奧迪與歐洲保時捷汽車控股股份公司

(Porsche Automobile Holding SE)合作開發的全電動汽車車型。

 

中國電動車企市值飆升

 

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市值已經飆升,受到中國綠色能源目標推動,散戶投資者也寄望這些公司能複製特斯拉的驚人漲勢。

 

短短七年內,中國已陸續催生出蔚來、理想、小鵬等赴美上市的電動車新創。除了政策的鼓勵外,這三家公司都有中國網路巨擘的支持:理想背靠美團創辦人王興,蔚來股東有騰訊,小鵬則是阿里巴巴和小米。

210419中國電動車榮景圖片1.jpg

 

根據2020年交車量,2014年創立的蔚來,在這三大新創車企中表現最好,交車量突破4萬輛,遠超小鵬和理想;從2020年1~3季營收來看,蔚來也以96億元人民幣領先小鵬與理想,但三家公司至今都處於虧損狀態。即使中國新創在電動車上急起直追,但是任何一家當前的表現,

都和特斯拉相距甚遠,跨出中國的幅度也有限。

 

蔚來汽車最有話題,在7年前曾一度頻臨破產,但自從2020年4月從合肥市政府相關實體獲得10億美元的投資,7月又從中資銀行獲得15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後,於2020年下半年業績高高掛。蔚來汽車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去年飆升了近30倍。使其成為全球市值第五高的汽車製造商,超過了戴姆勒公司(Daimler)和通用汽車公司(GM)等行業巨頭。蔚來汽車是運用中國充足資金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的絕佳代表。

 

此外,傳聞由於理想及小鵬汽車在去年年中才在美國上市,因此很可能會在香港申請雙重上市。此外,小鵬更考慮在上海科創板的進行第三次上市。由於汽車業務是高度資本密集型的產業,需要大量現金儲備來擴展其產品和服務產品並尋求創新,因此赴港 IPO 成為這些中國電動車企業最直接且關鍵的策略之一。

210419中國電動車榮景圖片2.png

 

科技跨界造車拉抬股價

 

傳統汽車產業是燃油時代,需要掌握核心的精密製造技術;但在電動化時代,造車核心是電池組、控制系統、人工智能和晶片,且中國大陸已經具備完整的電動車產業供應鏈,只要資本強大,資源整合,科技跨界造車已是必然趨勢。對百度、小米大陸互聯網巨頭而言,跨界造車在意料之中,且造車對上市股價更是提振利器。蔚來、理想、小鵬、比亞迪乃至特斯拉,屢屢刷新的股價和首富王座,已經證明「造車」、「新能源」概念,是資本市場拉抬股價的催化劑。

 

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今年一月宣布與吉利組建成立電動汽車公司,公開造車計畫後,百度市值大漲破千億美元。小米傳出造車後,小米集團股價也直線拉升,單日市值上漲了500億港元。造車的確成為提振股價、增強投資者信心的利器。

 

百度、小米入局,志在必得

中國搜尋引擎巨頭百度與中國汽車巨頭吉利於一月宣布為戰略合作夥伴,三月確認公司名稱為「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據了解品牌釋義為「集百度AI能力之大成」,此也敲響中國的電動車之戰。

 

百度以往研發的導航系統小度車載、百度地圖、Apollo自駕平台等技術,也賦予百度汽車競爭上的獨特優勢,他們預計下一步將利用吉利汽車最新研發的電動車平台SEA浩瀚架構,作為打造下一代智慧汽車的基礎。新成立的百度汽車公司為一間獨立公司他們聲稱將運用網路科技基因、人工智慧技術,投入智慧汽車的研發、製造與銷售。

 

小米集團也將參預造車計畫,集團於3月底宣布,董事會正式批准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小米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人民幣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將達100億美元。目前小米集團在AIoT領域布局與汽車有關的專利已經達834件,包括變速車檔、車輛定速巡航、車輛操控、車輛導航、停車信息預測等。

 

吉利籌組純電動車公司,推動「兩個藍色」計畫

 

吉利汽車2月證實,正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Lingling Technologies,年內成立,以區隔於傳統燃油車業務。據了解,吉利進行兩個藍色行動計畫,一手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10%左右是傳統節能小排量汽車;另一手則主攻純電動智能汽

車,成立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

 

今年吉利動作頻頻,不但和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還和富士康合資成立汽車代工企業,此外又與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簽署架構合作協議。吉利汽車將純電動汽車戰略升級,宣布組建成立Lingling Technologies電動車公司,不再是單品牌純電動車開拓,而

是綜合各品牌實力正面競爭。

 

富士康不落人後,積極結盟

 

此外,代工龍頭富士康,除了母集團鴻海去年10月與裕隆汽車成立合資MIH模組化純電動平台,力拼成為汽車界的安卓;在大陸,富士康先是給已處於停擺狀態的拜騰輸血;又與吉利宣布以50:50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製顧問服務;還找來蔚來汽車前執行副總裁鄭顯聰,擔任電動汽車平台首席執行官。

 

建立完整電動車供應鏈體系,打入龐大消費市場

 

中國爭取在電動汽車領域佔主導地位的努力始於2007年。當時,擔任中國總理的溫家寶任命前奧迪工程師萬鋼為科技部部長。萬鋼曾任上海同濟大學校長和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可以說是大陸電動車工業的主要推手。

 

多年後,中國的汽車市場早已是全球最大,銷售量超過美日兩國總和,許多知名歐美汽車廠的最大客戶都是中國,而且這些外商早已開始與大陸合作開發電動車。

 

中國大陸在電動車發展的策略,是要在中國建立起完整的電動車供應鏈體系外,再配合其國內促銷及引導來打下堅實而廣大的消費市場。無疑地,這將會是美國車廠的不小挑戰。華

 

(END)




 
瀏覽次數:1135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