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世界雜誌》第49期 - 保護聽力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發佈日期:2021/03/24
  • 分享至:

保護聽力可以降低失智風險

華商世界雜誌第49期

前言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失智機率與聽力受損程度高度相關,因此及早開始愛護你的聽力,更有機會保護你的腦力。

 

本文

 

導致失智原因不外乎最常見就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是中年肥胖甚至是抽菸,目前各國醫學研究文獻也進一步指出聽力受損會提高失智症風險。

 

依據澳洲健康大腦老化中心(Center for Healthy Brain Ageing,簡稱CHeBA)今年初的最新發現,聽力受損與認知能力關聯性極強,並且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這份耗時6年、追蹤1,000名澳洲受試者(年齡介於70到90歲之間)的研究發現,聽力受損程度介於輕度到重度之間的受試者整體認知表現較差,特別是注意力、處理資訊的速度和空間感顯著較弱。第6年接受檢查時,出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或失智症的機率更是其他人的1.5倍。

 

早在1989年,就有美國醫師懷疑聽力與失智症有所關聯,只是樣本不足導致研究結果不夠公信力。直到2011年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法蘭克‧林醫師(Frank Lin)才在大規模長期研究中,證明了兩者的關係。林醫師直言,聽力受損的嚴重程度與失智機率間的關係「非常、非常線性」。換言之,聽力受損得愈嚴重,失智的機會就愈大。

 

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降低認知衰退與失智風險」準則,就建議應該針對長者提供助聽器,再透過定期篩檢,管理聽損的狀況。保護聽力,降低失智風險,已經是全球共識。

 

失智症病例中約有9%是聽力受損導致

 

2017年,24位學者聯名刊登在知名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上的一篇分析報告提到,失智症9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一的是45到65歲的聽力受損,佔9%,超越抽菸的5%、憂鬱症的4%。也就是說,只要在中年做好保護聽力或治療聽損的措施,就能把罹患失智的風險降低9%。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林醫師指出,過往臨床醫師、科學家、社會大眾都不夠重視聽力受損的問題,總認為人老了就是會重聽,不是什麼顯著的障礙,但《刺胳針》的研究結果敲響了一記警鐘。

 

雖然已經有多項研究指出聽力與失智症之間的關聯性,卻無法明確界定為什麼聽力受損會造成認知障礙。學者推測,其中一個可能是聽力受損會造成前額葉「工作量過大」(overload)。

聽力不好會使耳朵將混亂的信息傳到大腦,造成負責邏輯推導、做決策、記憶的前額葉必須花更多力氣理解現在聽到的訊息,導致「用腦過度」。聽力不好的人往往也比較不會想與人社交,間接提高失智風險。

 

避免長時間聽高分貝的聲音或使用耳塞

 

聽力受損是緩慢發生的過程,避免長時間聽高分貝的聲音或使用耳塞,都是可以有效保護耳朵聽力的方法。2019年11月,一篇刊載在《美國醫學會刊─耳鼻喉與頭頸外科》的研究指出,可以發現聽力愈差,認知衰退的情況愈明顯。由於聽力受損的程度不容易靠自己辨別,盡早檢查也是即時接受照護的關鍵。專家建議,只要出現聽力喪失的狀況,就應該盡快請專家協助鑑定。




 
瀏覽次數:779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