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體系.危機風險升高


發佈日期:2022/10/21
  • 分享至:

全球金融體系.危機風險升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1日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示警,來自通脹、戰爭引發的能源和糧食危機以及利率大幅上升的壓力正在將世界推向衰退的邊緣,並威脅到金融市場的穩定。全球金融體系崩毀的風險已升至前幾次危機僅見的水準,呼籲各國央行應謹慎而明確地校正對抗通膨的必要行動。

 

全球經濟正籠罩著「暴風雲」 

IMF表示,全球經濟正籠罩著「暴風雲」,包括居高不下的通膨、中國經濟放緩,以及俄烏戰爭持續帶來的壓力,提高經濟嚴重下滑的風險至新冠疫情危機爆發以來的最高水準。IMF也指出新興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特別脆弱。 

《報告》中指出,全球金融穩定風險自4月以來已經升高,風險平衡也「大幅偏向」下行。報告說,市場脆弱揮之不去、流動性緊縮、頑固的通膨以及世界各國央行不斷升息以抑制通膨,造成金融脆弱性,正在增加無序資產重新定價和金融市場蔓延的風險。 

儘管先進經濟體的銀行似乎擁有充足的資本和流動性,但IMF指出,在其全球銀行壓力測試中,多達29%的新興市場銀行在全球經濟嚴重衰退時,都將無法達成資本要求,導致資本缺口超過2,000億美元。

 

利率激升、股價大跌和美元勁揚,全球金融體系壓力加大 

愈來愈多跡象顯示,全球金融體系承壓日增,令人憂慮「金融傳染」在市場間蔓延開來,乃至於金融產品行情崩盤。全球央行紛紛大幅收緊貨幣政策抗通膨,金融情勢急縮,形成助長金融動盪的環境。最近英國債市動盪,震波擴散世界各地,就是一例。 

路透報導,英國央行已出手緊縮購債穩住市場,但諸多指標仍閃現金融壓力警訊,像是全球搶美元、信用市場規避風險等。高盛編製的指數顯示,9月底全球金融情勢(反映資金可得性)升上2009年來最嚴峻的水準,主因是利率激升、股價大跌和美元勁揚。 

評估金融壓力的關鍵指標之一是全球美元需求。隨著英國債市風暴攪亂資產行情,三個月期歐元/美元交叉貨幣外匯交換利差(在匯率衍生性商品市場用來衡量美元需求)自9月底以來就居高不下,本月更升到2020年3月來最高。


221019全球金融體系.危機風險升高圖片1.png


(圖片製作來源:路透)

 

摩根大通(JPM.N)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則預測經濟衰退迫在眉睫。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表示,一場“完美風暴”正在席捲美國經濟。 

國際金融協會(IIF)主席韋伯認為,全球央行急著升息打通膨,未來市場波動將有增而無減。他說:「我過去50年來未曾見過這種情況。對市場的打擊將會更殘酷。」

 

十大金融脆弱國家,歐盟最令人擔憂 

全球金融體系日漸脆弱,歐盟也令人擔憂。根據元大寶華公布的全球國家層級金融脆弱指標分析結果顯示,前十大金融脆弱經濟體,排名依序是斯里蘭卡、希臘、西班牙、烏克蘭、義大利、葡萄牙、巴基斯坦、土耳其、阿根廷及尼泊爾,其中以歐盟國家居多,並多有債信危機前例。 

元大寶華表示,當前具有高金融脆弱性的經濟體,除了疫情造成的經濟扭曲未修復、舊有的經濟結構問題外,高油價、強勢美元、高通膨的現象,使得高負債國家,特別是外債、短債比率高者,面臨債務危機與經濟衰退的雙重打擊,直接危及人民生活,金融危機勢必引爆。 

這些金融脆弱國家過去有著歐盟的支撐,大部分尚被國際信評機構評為投資等級,但自從俄烏戰爭後,在西方盟國聯手對俄羅斯施以經濟制裁、俄羅斯則以斷供歐盟天然氣加以報復,以及美國聯準會激進升息的環境下,歐盟經濟體質受到嚴重的挑戰。

全球金融體系.危機風險升高圖片2.png

 


明年全球經濟「至暗時刻」,將會非常非常痛苦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93%的國家的增長前景被下調,下調集中在發達經濟體,而非新興世界。此外,世界經濟增長率將從2022年的3.2%降至2023年的2.7%,明年將是全球經濟「至暗時刻」,全球陷入衰退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是IMF自2001年以來(新冠疫情期間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的年份除外)對未來一年全球增長發布的最低預測值。 

「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體今年或明年將會陷入衰退,而三個最大的經濟體,包括美國、歐元區和中國,則會持續停滯。簡單來說,最糟的還沒到來,對許多人來說2023年會感覺像衰退,」國際貨幣基金在最新發布的展望報告中指出。 

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Pierre Olivier Gourinchas)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2023年的經濟成長,有15%的機率會繼續下調至低於1%,「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非常痛苦的。」

 

世界銀行: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會只有0.5% 

不只IMF對明年全球的經濟成長感到悲觀,世界銀行(World Bank)在9月中旬公布的2023年經濟預測一樣指向明年衰退的可能性大增。世界銀行指出,如果全球的供給困難和勞動市場壓力無法解決,那麼央行可能需要持續升息來對抗通膨。這些因素若再加上金融市場突發的流動性緊縮,那麼2023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會只有0.5%;如果以人均GDP來看,則會是負成長0.4%,「這已經符合全球衰退的技術定義了,」世界銀行在新聞稿中強調。

 

柏南克促決策者關注全球金融體系惡化風險 

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前美國聯準會主席、現任布魯斯金學會高級研究員的柏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表示,由於戰爭和匯率波動為經濟帶來壓力,決策者必須留意世界金融環境任何惡化的情況。他表示,金融狀況可能未出現嚴重問題,但投資者仍要密切注視,因為金融體系確實存在危機,聯儲局要令經濟「軟著陸」,存在相當大挑戰。 

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戴蒙(Douglas Diamond)也表示,利率急升對金融體系來說是個威脅,他認為,最好的建議是確保銀行業體質健全、以審慎和透明的方式應對貨幣政策的變化。但是他也警告,金融海嘯之後的監管改革已強化了系統承受風險的能力,雖然銀行整體狀況頗佳,危機仍可能從金融系統中其他有資產/負債錯配風險之處爆發。

 

羅比尼:金融危機將層出不窮 

曾料中美國房市泡沫化危機的「末日博士」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又語出驚人警告:未來十年,將爆發巨大的破產事件和層出不窮的金融危機。 

羅比尼出版的新書《MegaThreats: Ten Dangerous Trends That Imperil Our Future, and How to Survive Them》並在時代雜誌(Time)上發表指出,未來十年,低成長與高通膨的組合,將導致「巨大的破產與層出不窮的金融危機」。他預言,全球正步入所謂「停滯性通膨大動盪」(Great Stagflationary Instability)的新時代。多股趨勢助長通膨,包括人口老化、氣候變遷、供應鏈受擾、保護主義氣焰高張、產業「回岸」(從海外遷回母國)。各國央行為對抗通膨,不得不把利率提高到歷史常態水準,一反多年來把利率壓到歷史低點的做法。 

他說:「貨幣政策正常化和升息腳步加速,將把槓桿率高的家庭、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逼上破產和倒債之路。」他估計,私部門與公部門債務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lobal GDP)比率將激增,從1999年的200%衝上2022年的350%。他認為,礙於當前的通膨環境,央行此刻已進退維谷:「面對停滯性通膨震撼,央行必須收緊政策立場,即使經濟步向衰退亦然如此。」 

面對目前的經濟大環境,羅比尼給投資人的建議是:避開股票和長期債券。他說:「投資必須尋找有助於規避通膨、政治和地緣政治風險和環境災害的資產,包括短期政府公債和抗通膨債券、黃金和其他貴金屬,以及對環境災害較有抵抗力的不動產。」

 

全球百年三場經濟危機共通之處?BBC:全始於金融危機 

過去100年中,世界目睹多次重大金融危機,其中幾次還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經濟史學家發現,每一次全球危機前都是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而危機的爆發總是從金融劇烈動蕩、崩潰開始。 

英國廣播公司BBC以一篇《以史為鑒:二十世紀三次世界範圍經濟危機揭示了什麼》為題,詳細梳理了「1929 - 1939大蕭條」、「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以及「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大衰退」三次衝擊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始於金融危機。 

面對當前的金融體系惡化風險,或許我們能從百年的三場全球經濟危機歷史教訓中,尋得解決的密碼。

 

 

(資料來源: 路透、金融時報、IMF、世界銀行、BBC、Time、經濟日報、科技新報、元大寶華)

 




 
瀏覽次數:1310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