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世界雜誌第43期(2019年10月)已出刊,本期【封面故事】為「美中貿易戰與全球產業供應鏈」。


發佈日期:2019/10/25
  • 分享至:

中美兩二大世界經濟體在歷經三輪的關稅戰交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已對總值約5,500億美元中國銷美商品加徵關稅,使「中國製造」從優勢變成劣勢條件,讓各企業必須思考是否將產業線從中國外移至其他國家。一些企業一面尋找輸美產品替代生產地點,一面繼續為中國市場維持中國工廠營運,促使許多製造商建立雙重供應鏈,也使全球產業供應鏈在斷鏈危機下,加速尋找重組方程式。從2015年至2018年蟬聯美國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2019年已退居為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雖然美國仍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但企業尋求供應鏈多元化是一個緩慢和漸進的進程,外企搬離中國並不容易,因為短時間內找不到能替代中國的東南亞國家,中國三十年來的發展所造就的「世界工廠」地位,實在難以撼動。

 

特朗普採取報復性關稅,期待美國供應鏈回流本土,但根據最新報導,只有約41%美企考慮將企業撤離中國,並考慮移廠於東南亞及墨西哥,只有不到6%選擇回到美國。原因包括美國缺乏技術人工、勞動成本高,整個供應鏈都在海外,就算可能轉移到印度、東南亞,條件也可能不像中國那麼好。美國失業率低,美企難找工廠工人,且美國人對於中國勞工值夜班的運轉方式無法接受。雖然許多低薪資、低技術的製鞋、玩具及服飾業,已從中國移往東南亞、印度或孟加拉,但像電子業,美企很難切斷與中國的關係,因為中國在許多組件的生產上居世界主導地位,就算是越南,也尚未有那麼發展良好的電子產品供應鏈。

 

中、美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是全球消費、科技大國,中國為世界工廠,完整的供應鏈、勞工與基礎建設等是其他地區難以取代的。兩國合則兩利、鬥則皆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美國、中國和世界經濟都是當前貿易緊張局勢的輸家,許多國家因美中貿易戰而無辜受害,且受害情況更甚於美國與中國。當全球市場分裂成中國和非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升高時,企業應如何因應,正在考驗著全球企業家的智慧。本期【封面故事】特以「美中貿易戰與全球產業供應鏈」為題,用14頁的篇幅刊出四篇相關的文稿,幫大家分析未來可能發展的趨勢,供大家參考。

 

其他專欄【全球視野】、【特別報導】、【產業風雲】、【世界萬象】、【寰宇行腳】、【全球智慧】等,仍有精彩的內容,請大家自行參閱。






 
瀏覽次數:1715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