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對東亞文化的影響


發佈日期:2018/07/02
  • 分享至:

漢字對東亞文化的影響

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兆玄博士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根據淮南子記載,黃帝史官倉頡於四千多年前將文字造出時,「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那是一個驚天動地的事情,如同揭破天地間的一個奧秘、一個奇蹟。

世界四大古文明都有文字,如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中國的甲骨文、埃及的聖書體及瑪雅的文字,但在這些文字中只有漢字是唯一至今仍舊使用的。透過不斷的茁壯,使用方法更繁複,表達方式更廣泛。

 

漢字用視覺去辨認,讓漢字成為全世界最特別的文字

像日、木、山、馬、刀這些字的變化到今日仍舊可見象形的意義,這是先人在造字時最自然的選擇,就採取象形。以古埃及文的象形字與漢字的象形文做比較。最早是依據外形的特徵用簡單的線條來描繪出來,因此發展出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最大的特點是用視覺辨認,是全世界唯一的視覺辨認。目前全世界只剩下漢字用視覺去辨認,讓漢字變成全世界最特別的一種文字。


指事、會意讓漢字更具圖解意象

但用畫去表達文字會也窮盡之時,有些東西難以表達,且並非都是清楚用繪畫表達文字。要如何畫出「國」、「家」、「誠實」、「信用」及「愛」「恨」呢?因此,先人用「指事」和「會意」畫抽象的意思。以「上」「下」「左」「右」為例,可看出左手和右手下面的符號是不同的。刀上面加一點表示是刀的刃。一個太陽從樹的身上升起來,把他們加起來,就是「東」。一把刀一個牛的角,就是「解」。經過這樣的變化大家可以看到,表示去肢解這個牛。

把一些象形的字組合起來就是「會意」,會意就是邏輯上去體會他的意思。通過自己的邏輯去體會意義。「指事」是畫出他的意思,在英文象形的意思的picture graph,是象形的圖畫。同樣的文字,指事就叫做ideograph,就是把意思畫出來,會意是湊在一起通過他們的關係把意思找出來。「人言爲信,止戈爲武」,就是一個人加一個信表示人講的話就要有信用;戈是一個兵器,用武器不是爲了打仗,而是爲了停止打仗,代表很善良的內涵在文字當中。以視覺辨認的基礎加上按字意把畫表達出來就是指事。

文字是書寫的語言,當書寫的語言複雜時,自然會要求文字與口語間的對應關係,隨著文明的發展文字與語言一對一相對應時,象形文字就無法滿足這樣的應用,拼音就衍生而出。

所有的民族都發展出一種用本身不帶意義但帶有讀音的符號,比如26個英文字母,用26個字母去拼聲音,聽到什麽就寫得出來,但除了漢字。

 

漢字用「形聲」衍生出千變萬化的意義

漢字堅持用視覺去辨認而不用聲音去辨認。先人用「形聲」的方法,用一個簡單的字,以同音去注入另外一個複雜的字,保留複雜字的另外一半保留形狀聲音,不僅解決這個聲音的問題,也表達不論是象形、指事、會意的文字。以“同”字為例,代表一致、相同、參與的意思。將此字拿來加注在其他的聲音裡,就衍生出千變萬化的意義。旁邊加一個金就成了金屬銅,加一個木就成了桐花或者桐樹,加一個竹子頭變成竹筒,加一個草字頭變成茼蒿,還有用同的聲音去注,甚至加一個目代表眼眶。只要把「同」字和邊上的放好,就巧面妙的解決拼音問題。

遇到新的字時「形聲」真好用。如在周期表中,每發現一個新的元素,就要用新字表達。周期表裡所有的金屬都有金字旁,所有的非金屬加石字旁,所有常溫氣體化都有氣字頭,所有常溫液體化都有水。如說可以做原子彈的鈾,英文是“Uranium”,只要把鈾這個聲音拿出來,旁邊加一個金屬旁。

所有漢字中以形聲字最多。現在形聲字占得比例,在甲骨文3300年以前形聲字占27%,到了秦漢形聲字占到80%,現在已超過90%。假設沒有發明形聲造字的方法,現在用的90%的字沒有差別,不知道怎樣寫。所以形聲的出現代表著漢字將會源遠流長,不用走上拼音這條路。

漢字有六種創造方法,叫六書。講到江河溪都是水,另外一邊的聲音不一樣。還有舟船艇艦都是船,另外一邊不一樣。睡覺的睡,字是垂,眼睛是形,但又有會意的意思。眼睛垂下來,不止是形聲。還有娶,不僅是形聲還是會意。如中心的中,忠孝的忠,一個忠一個心,也是形聲也是會意。所以這六種方法間靈活運用,用形狀來表達叫「形表」,有的是「意表」,有的是用「聲表」。全世界只有漢字用三種方法就能表達形狀、表達聲音、表達意涵。因爲當碰到不認得的字,就念他的邊旁,90%的機會是對的,且依舊維持視覺辨認所謂的video active 模式。

 

漢字衍生出「書法」及藝術創作

漢字透過書法衍生出藝術作。世界上沒有第二種文字能夠寫出書法這樣的藝術。可以把古字寫成篆字,不管是歐陽詢的蘭亭集還是草書、楷書。這些字體的變化都是藝術。

故宮第一次到國際展示時,三個法國國家美術館的館長到故宮選件,看中很多的書法作品。他們表示法國人不僅欣賞這樣的創作,許多藝術家如畢卡索等人還從書法中體會過全新創作意念,表現在線條中。藝術是可以跨越國界的藩籬。

漢字也發展出篆刻之美,這也是全世界其他文字沒有辦法做的。篆刻可說是在方寸之間了不起的藝術。曾看過抗戰時期兩位藝術家,楊有名先生將正氣歌的十二行詞都畫一幅畫;另一位金石專家王王孫將正氣歌每一句用不同形狀的石頭,表現不同的書法。在抗戰時期民族氣氛的鼓動下,這兩個作品大概是他們二位登峰造極之作。

最近在臺灣把書法與肢體語言相結合,創作出知名的雲門舞系。

 

日本學者推廣漢字世紀圈

漢字從秦始皇書同文以後,孕育出五千年連綿不絕、相容並蓄的一種文化。它也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像日本、韓國、越南今日所使用的詞語中,60%-70%來自於漢語,來自於華語或者漢字。最近韓國朝鮮日報提到韓語70%是來自於漢字或是漢字的延伸。過去漢字非常國際化,日本與韓國的使節交流用到的就是手寫文言文。這些國家文人間的溝通就是寫漢詩。二次大戰結束以後,日本朝日新聞的記者採訪越南的獨立運動,要採訪民間的獨立愛國之士如何交流,全部採用漢字的筆談。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西嵨定生(Nishijima Sadao),提出一個東亞世紀論,他畫出了漢字世紀圈,認爲形成漢字文化圈的前提是幾個特色,冊封、漢字、儒學、大乘佛教、科技、律令。日本在800年前在京都時,它的造紙、織布、科技、花道、茶道、圍棋都是來自於中國,甚至是法令教育科技都是模仿唐朝。

大中華經濟圈加上東亞經濟圈的地圖與這個漢字文化圈應該是可以一對一的吻合。廣泛的中華經濟圈與東亞經濟圈加在一起,大概有六七個國家外匯存儲量占全世界70%。所以漢字的需求也被重新評估,不僅是在華人地區,在其他的地區也在談這個問題,至少在學者之間在談這個問題。

漢字是一個載體,其所展現的中華文藝若能重新復興,將會在二十一世紀當中有新的樸實價值。使用熟悉漢字思考的人所占全世界的1/4,是不容忽視的族群和市場,漢字啓發現代的科技,像在蘋果電腦裡獨特的美學,如HTC在中文輸入的高準確的辨識,這些系統都是從獨特的視覺辨識朝著全新的藝術文創面向,可能會在下一個世紀變成一個新的思維調整。

 

建立中華語文知識庫,達到第二次書同文

漢字還需面對兩岸隔絕了60年後不同的寫法與意涵。舉例說幹、面、親、發、塵,這些完全不同的寫法和意思。更有相反的含義比如說窩心與揪心。中華文化總會跟中國的教育單位正在合作,希望催生建立一個中華語文知識庫。這個知識庫的理念是希望做到文化的傳承,文化交流,文化普及。以雲端科技去計算,可以無限制的成長。這個知識庫除了可以查字的意思念以外,臺灣與大陸並列同一朵雲,兩個端。從大陸登入先是簡體字然後是傳統漢字,先是中文拼音,然後注音。臺灣這邊正好相反,但是是可完全並列的,可以讓大家很快的都熟悉了。當全球的華人都認得簡化與傳統漢字時,只要有機會同時看到它們,很快就認得。大家就會共同寫出一個新的漢字,可能有9成一樣有少許的不一樣,是可以容忍的。到時就做到第二次的書同文,第一次是秦始皇用霸道做成的,第二次是大家用民族方式把他寫出來的,是用王道的方式。那時候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字會在雲端永垂不朽。

 

文化的傳承需要文字

文化的傳承是西方人對我們最欽佩的事情。我曾在馬王堆的長沙博物館裏面讀帛書時,有位老先生很驚訝說,這是兩千多以前的東西,你能了解嗎?我說真的可以呀。然後那個老先生跟他太太說,我們現在親眼見證了一個活的古文明。這就是文化的傳承需要文字。

漢字是唯一的用視覺去辨認的字,但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仍然保留了一些。最後介紹中國雲南省麗江地區納西族的傳統文字--東巴文字。




 
瀏覽次數:1508

回最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