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評選西班牙為2024年全球最佳經濟體
西班牙榮獲《經濟學人》評選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冠軍寶座。過去被評為「歐豬五國」(PIIGS)的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已從經濟危機中崛起。
2024年全球表現最佳經濟體
繼希臘在2023年被《經濟學人》譽為全球經濟「年度國家」(country of the year)後,2024年《經濟學人》在一篇題為《2024年哪個經濟體表現最好?( Which economy did best in 2024?)》文章中,評選西班牙以GDP成長率、股市表現、核心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和政府赤字等五項指標的綜合表現,力壓全球其他37個最富裕國家,榮獲2024年全球表現最佳經濟體的殊榮。
其中, 2023年第四季到2024年三季的GDP成長率,西班牙為3.5%,僅次於以色列(6.7%)和希臘(3.7%)。它遠高於疲軟的德國(0.1%),超越美國(2.5%)、英國(1.7%)。在其他指標中,西班牙的股市成長(17.1%)排名第十,而價格上漲(+2.4%)受到控制,排名第十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預估,2024年西班牙經濟成長率將上看2.9%,超越美國(2.8%),幾乎是歐洲平均的三倍。
去年被《經濟學人》譽為全球經濟「年度國家」的希臘與丹麥並列第三,愛爾蘭排名第二,義大利排名第五。過去被評為「歐豬五國」(PIIGS)的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已從經濟危機中崛起。
調整產業結構,重視服務業及旅遊業
西班牙政府為避免過度重視製造業,將重心轉移至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如科技研發、金融服務,藉由調整產業結構分散分險。
西班牙外換銀行(BBVA)數據顯示,非旅遊服務業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重,已從疫情前的5.5%成長至7~8%。2023年西班牙旅遊業產值GDP占比達14.5%,超越德、法、義等歐洲國家。2024年的占比也持續落在13~15%之間。
另外,西班牙繼2023年入境旅客量首次突破850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後,2024 年繼續維持大幅成長。光是2024年前十個月,就有超過 8280萬名國際遊客湧入西班牙,與2023 年同期相比,成長超過10.8%。觀光也帶動旅遊支出,2024年前7個月國際旅客支出超過710億歐元,比上年增長18.6%。
同時,西班牙政府積極推廣多元化的旅遊路線,如「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朝聖路線,每年吸引全球數十萬遊客造訪,不僅在社群媒體上掀起熱烈討論,許多電影或節目也都取材於「聖雅各之路」,這些都進一步提升西班牙的國際形象與旅遊吸引力。
西班牙的歷史名勝、文化遺跡,南部地區異於歐洲文化的特色與地中海風光明媚的陽光海灘,也讓遊客趨之若鶩。歐元疲弱,更讓西班牙的旅遊資源如虎添翼,支撐起經濟的半邊江山。
開放外來勞動力及外資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西班牙歡迎外來勞動力。自2019年以來,西班牙的外籍勞動力大增約120萬人,其中大多數來自拉丁美洲,這些移民主要從事低薪、低技能工作,但卻讓西班牙經濟成長7%,在調整人口成長後仍達3%,優於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
此外,外資投資也扮演著關鍵角色。2023年,西班牙吸引超過282.1億歐元的外國投資,創歷史新高,其中,提升生產能力和就業機會(productive capacity and employment)的投資額較2022年增長12%,達到56.8億歐元,並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科技等高附加值產業,推動西班牙經濟多元化發展。
西班牙尚有隱憂
西班牙觀光業的蓬勃,也顯現出雙刃刀的危機。荷蘭國際集團(ING) 經濟學家魯本‧德威特(Ruben Dewitte) 教授表示:「雖然西班牙旅遊業預計將保持強勁,但隨著疫情後旅遊業最初激增的降溫,成長速度可能會放緩。」此外,近期西班牙發生了多起針對大眾旅遊業的抗議活動,居民對租金上漲、工作不穩定和該行業的其他負面後果表達了憤怒。
《經濟學人》也提醒,西班牙經濟目前並非無隱憂。旅遊業和移民正推升房價,投資和生產力成長仍然難以捉摸,政府也未能推動教育和服務領域。也建議西班牙政府必須籌措資金,增加國防開支,因目前僅占GDP的1.3%明顯不足。
報導總結,西班牙顯示歐洲經濟體能夠克服看似難以克服的挑戰,仍必須留意不要出現讓經濟停滯不前的風險。
歐豬五國已從經濟危機中崛起
過去被評為「歐豬五國」(PIIGS)的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等國一度因財政寬鬆和成長緩慢而受到批評,但現今這些國家正在維持歐元區經濟的發展,他們的擴張速度超過了法國和德國。
西班牙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高達2.9%,遠高於整個歐元區0.6%的成長率。義大利和葡萄牙也超過了其他國家,而愛爾蘭的季度成長率為歐盟最快。相較之下,歐元區最大經濟體德國則萎縮了0.1%。
自2019年以來,德國經濟成長率被西班牙、希臘、葡萄牙和愛爾蘭超越,其中後者成長超過20%。即使是人口老化、企業部門僵化和官僚機構麻木的義大利也幾乎趕上了德國和法國。
FactSet 數據顯示,德國國內生產毛額僅比疫情前成長0.3%,而葡萄牙、義大利和西班牙則分別成長了6.1%、4.6% 和3.7%。
五國銀行業指數總回報率均至少為 100%
自2022年以來,這五個國家的銀行業指數總回報率均至少為 100%。投資人開始接受曾經難以想像的事實:歐洲銀行業股本回報率低至個位數的日子已基本成為過去。
過去兩年,所有歐豬五國的10年期公債殖利率與相應的德國主權債務之間的利差均有所下降。如果強勁的成長和新的歐盟財政規則鼓勵羅馬、馬德里和其他首都加強預算紀律,那麼預算可能會進一步縮小。
另一方面,德國的借貸能力以及在人口老化、基礎設施和國防方面的支出增加的能力受到憲法限制的阻礙。該國最大的希望是促進出口,出口約佔GDP的47%。但這需要利率下降,從而推低歐元。德國及其在歐洲央行的代表長期以來一直支持緊縮貨幣政策,以避免通膨風險。現在,他們將更有可能採取一切措施來防止經濟流向外圍國家。
地中海地區國家表現強韌
正如《經濟學人》指出,曾經是歐元區困境象徵的地中海地區,目前形勢良好,希臘和義大利“強勁復甦”,同時,英國和德國等北歐國家的“表現平平”,令人“失望” 。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路透、遠見雜誌、LA VANGUARDIA、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