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科轉型成功,IPO預估10億美元
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 Britannica)轉型為線上事業,並延伸至人工智慧(AI)軟體,以支援各種應用。目前正在考慮公開發行股票上市(IPO),預估10億美元。
2012年停印紙本版,全面數位化
數位時代,傳統的實體書籍刊物呈現遞減趨勢,大眾都使用多元的數位載具獲取資訊。此外,隨著維基百科興起,可免費查閱的內容加上成千上萬活躍的編輯共襄盛舉,顛覆了傳統百科全書的商業模式。
面對如此的科技發展,出版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 Britannica)的大英百科集團(Britannica Group),在2012年宣布停印紙本版,集中資源投入數位化產品。
每年吸引逾70億網頁瀏覽次數
如今該集團旗下經營眾多網站,包括大英百科網站(Britannica.com)、韋氏線上英文字典(Merriam-Webster),另向學校和圖書館銷售教育軟體,事業觸角還延伸至人工智慧(AI)軟體,用來支援各式各樣的應用,像是客服聊天機器人、資料檢索等。
以數位形式茁壯的大英百科集團,旗下的網站合計每年吸引逾70億網頁瀏覽次數,有超果1.5億位學生使用,使用者遍布全球150多國。執行長考茲(Jorge Aguilar Cauz)說:「我們現在的用戶數量超過以往。」
最古老的英語通用百科全書,已有近250年歷史
依據《大英百科全書》第一版的序言,該書於 1768 年 12 月在蘇格蘭愛丁堡開始出版。作為最古老的英語通用百科全書,擁有 250 多年的豐富遺產,長久以來已成為重量級知識寶庫。
圖說:大英百科全書的早期印刷版
(圖片來源: https://www.britannica.com/)
該公司於 1996 年將所有權轉讓給投資者 Jacob E. Safra,此後擴大了其產品組合,納入了韋氏字典、大英百科全書教育和人工智慧軟體公司 Melingo 等品牌。
2010年印行的32冊版是最後的紙本版,重達129磅。大英百科詞條由數千位各個領域的專家執筆,售價每套 1,500 至 2,200 美元(取決於裝訂品質)的鉅著陳列在書櫃上,儼然是社會地位表徵。
進軍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工具市場
在印行最末版大英百科全書之前,該公司就已啟用一系列網站和教育軟體。過去數十年來,大英百科嘗試許多新技術,在2000年收購代理人軟體開發商Melingo,相中這家公司在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機器學習方面的實力。現在更準備進軍發展潛力更大的成長型市場: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工具市場。ChatGPT暴紅,更堅定大英百科主管擴大投資這個領域的信念。
現在,大英百科運用AI,為線上大英百科等數位產品創造、查核、翻譯內容;另已打造出大英百科聊天機器人,旁徵博引線上大英百科貯藏的海量資訊,根據考茲的說法,比一般聊天機器人生成的內容精確。
同時,更多生成式AI產品將陸續推出:包括一款英語教學軟體,運用生成式AI技術驅動虛擬化身(avatar),並且為每個學生量身定製課程;一款協助教師設計教學計畫的程式;以及一個全新改版、搭配線上韋氏字典的同義詞詞庫,可處理片語,不只是單字。
教學軟體獲關注,集團利潤率約45%
抗疫期間,教學軟體引起更多關注與運用,讓大英百科集團受惠。需求成長已反映在該公司財務表現上,執行長考茲表示,這家出版集團的利潤率約45%。大英百科今年營收可望比兩年前的大約1億美元倍增。
大英百科集團正在考慮IPO,預估10億美元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大英百科集團正在考慮首次公開募股(IPO),預估潛在價值約為10億美元。這對於公司現任擁有者、瑞士金融家Jacob E. Safra來說,可能是一項顯著的投資收益。依據britannica.com資訊顯示,Safra在1996年以1.35 億美元收購該公司。
Britannica Group已在今年1月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的保密文件,但尚未確定具體時間表。同時,《紐約時報》指出,該公司也正在探索其他融資項目,包括發行債券和股權融資,用於償還部分債務。
雖然上市計畫尚不明朗,但此公司強調目前資金充足,不急需額外融資,且Britannica Group將繼續專注於推動AI技術,擴大其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比,特別是在印度、巴西和泰國等國家。
(資料來源: britannica.com、世界日報、NewsBytes、PR Newswire、新頭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