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Spring Festival .「春節」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發佈日期:2024/12/13
  • 分享至:

Happy Spring Festival .「春節」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華人最重要的團圓節慶--春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12月4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大陸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包括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中國篆刻、中國雕版印刷技藝、中國書法、中國剪紙、端午節、媽祖信俗、中國珠算和送王船等共計44項,總數居世界第一。

 

春節成為世界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發布公告指出,「在中國,春節標誌著新年的開始,以傳統曆法正月初一為歲首。春節前後,人們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辭舊迎新,祈福納祥,歡慶家庭團圓,促進社區和睦,這一慶祝過程俗稱『過年』。除參加公共慶典外,人們祭祀天地和祖先,並向長輩、親友及鄰里拜年,表達美好祝願。該遺產專案為中國民眾提供了認同感和持續感。」

 

新華社報導,春節是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慶。每逢春節前後,全世界華人都會圍繞著辭舊迎新、祈福納祥、團圓和諧的主題歡慶這一佳節。數千年來,春節不斷維繫和強化著個人、家庭和國家的情感紐帶,對中華文明的綿延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海外傳播範圍的日益擴大,春節已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

 

央視介紹,每到春節來臨,回家過年是每個華人心中最熱切的期盼。春節乘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情感。此外,近20個國家和地區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文化盛事,為各國民眾帶去歡樂體驗。

 

Happy Spring Festival 

東亞各地有過農曆春節習俗,兩岸與東南亞華人世界外,日本到明治維新後,才改過西曆元旦新年。其中,韓國及越南非常積極宣稱春節源於他們,且為了是「Chinese New Year」還是「Lunar New Year」的英文名稱持續爭論不休。由於韓、越多年來持續爭搶春節源頭,這次中國使用「Spring Festival」的春節直譯英文名字,應該能減緩一些爭議了。

 

好好傳遞中華年俗文化源遠流長的內涵 

2025蛇年將迎來第一次定義為世界非遺的春節。按照傳統曆法,正月初一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在歡喜地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吃餃子、吃年夜飯、除夕守歲、發壓歲錢、拜年、逛廟會等全家歡喜團圓的年節習俗,以及恭喜發財的爆竹聲及賀歲聲中,好好地將中華年俗文化源遠流長的內涵,傳遞下去。 

 

 (資料來源: UNESCO、新華社、央視、聯合報、中央社)




 
瀏覽次數:1774

回最頂